文明多样性传承与创新国际青年对话会在蒙自举办

2023-06-18 18:45:09
来源:云南日报

  6月17日,“文明问答:文明多样性传承与创新”国际青年对话会在蒙自市举办。

  本次对话会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云南省青年联合会、云南大学主办,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指示要求,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展示红河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国际性,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意大利、泰国、老挝等国驻华使节,相关政府机构、媒体智库代表,以及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青年代表共百余人参加活动,就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传承与创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开展交流对话。

  在“文明多样性的传承与创新”主题演讲上,来自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用林业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的专家学者,分别以“‘一带一路’与文明多样性”“传承哈尼文化,构建美丽和谐富饶红河家园”“文明多样性的应有内涵”“中日文化交流互鉴”“山地农耕文化的演替与创新”“文明多样性传承与创新的中国实践”为题发表演讲。

  在“文明问答圆桌对话”环节,6位优秀青年代表分享阿者科计划等集遗产保护、旅游开发、脱贫攻坚为一体的优秀案例,探讨如何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青年力量。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世界因你而美丽·红河”影像故事主题展,将持续至12月。
 

【声音】中外嘉宾看文明多样性传承与创新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推动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共同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赖勇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丰富,今天的云南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和建设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真诚希望国际青年朋友们勇当“文明使者”,在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多走走、多看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全球文明倡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青春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陆强
  红河州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是中国通往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中越经济走廊主通道以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本次活动为各国青年搭建友好交流交往平台,也进一步打开了哈尼梯田农耕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窗口。红河州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哈尼梯田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让世界看见红河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云南大学副校长廖炼忠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情怀,要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希望青年朋友们,以开放包容的眼光看待不同文明,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年智慧。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黄仁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有十年,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一带一路”也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除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更深层次的指导思想是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反之,保护文明多样性,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心理基础,帮助构建“软联通”“心联通”。

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前院长、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
  只有创新才能打造更好的,更美丽的家园。我们需要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创新力,用新的元素、新的文化来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文化发展。我们需加强哈尼梯田的文化宣传,集生产、旅游、生态、教育、科技、创新于一体,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提高自然资源禀赋,持续改善人民的生活,打造富饶美丽的新家园。

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
  哈尼梯田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我认为,创新业态需要跨越已有的实践,引入互联网技术,多方合作,组建产业链,打造生态品牌,提升世界关注度。让哈尼梯田从原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向“市场-科技-人文(社区)-政策“的新四素重构转型,实现万物共生,万物共联,万物循环。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三部部长张依萌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和其它的文化景观、其它世界文化遗产最大的区别就是红河哈尼梯田仍是一个活的生态系统,是一个至今仍然存在的、仍然延续的遗产。当下,我们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改善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擅用科技手段,拓宽当地与外界的信息流通渠道,让更开放活跃的沟通带动文化创新。

中央民族大学日本籍专家、翻译家吉田理华
  中央民族大学有来自中国56个民族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但在学校决不会发生因语言和民族不同而受歧视的现象。同班不同民族的同学朝夕相处、亲如一家。正因为各国、各族文化的差异性,世界文明才能如此丰富多彩。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想必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期待未来能更深入了解多元一体,包容开放的云南文化、中国文化。

编辑: 郭小榕
文明多样性传承与创新国际青年对话会在蒙自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