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丹麦公益人霍思瑞——投身乡村教育 享受云南生活

2023-06-06 11:36:46
来源:云南日报

  【编者的话】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致信网友,欢迎大家来 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是诗里的远方,梦的故乡,各个领域都充满了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云南省精准引进外籍人才、专家,引才引智广度深度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成果深入应用;而深耕各个领域的外籍友人在探访云南、行走云南、创业云南的道路上也硕果累累。本报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外籍专家、友人,讲述他们眼里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丹麦公益人霍思瑞

  “还记得11岁那年,我在父母的书柜上偶然翻到一本书,叫《自学汉语》。汉字优美的笔画、工整的结构瞬间吸引了我,让我不禁提笔模仿起来……”霍思瑞微笑着回忆道,虽然当时还不会说中文,但自己已经开始对遥远的中国心生向往。                  

  霍思瑞是丹麦人。自2008年到位于成都的西南民族大学学习汉语算起,今年是她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第15个年头。此前,霍思瑞在丹麦做过老师,当过校长,有长达25年的教育行业经验。她还曾赴非洲从事志愿者工作,教育可以说是她的志业。

霍思瑞走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

  2012年,霍思瑞来到云南,并参与到由跨国非盈利组织“互满爱人与人中国”发起的“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中,进行项目管理、拓展等工作。该项目旨在为中国中西部乡村幼儿提供必要的学前教育服务及相关软硬件支持。在她看来,教育尤其是0-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十分重要,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发展。而健康、自信的孩子,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目前,霍思瑞担任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自2017年成立以来,基金会得到相关授权,先后在云南文山、红河、普洱、昭通等多个州市推广“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霍思瑞欣喜地说,课堂与户外实践,以及现代理念与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与潜力,让他们更加自信。

  一转眼,霍思瑞已在云南工作了11年,去过近50个村寨。农村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越来越舒适的居住条件让她印象深刻。“以前很多农村没有路,没有电,没有水。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漂亮的房子,云南农村的改变真的很大很大。”霍思瑞感慨道。她相信,这些都将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有力保障。

霍思瑞与孩子们在一起

  之余,霍思瑞喜欢爬山和散步,在蓝天白云下欣赏云南迷人的自然风光,体验各地的传统文化与民风民俗。同时,她从未忘记自己一直以来的爱好——写汉字。一有空,她边会坐下来,安静地重拾儿时那份美好。

  “我舍不得离开云南、离开中国,我想一直生活在这里。”

  记者 王靖中/文 字剑飞/视频(云南日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李涛
外眼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丹麦公益人霍思瑞——投身乡村教育 享受云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