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蛇出没,专家有妙招!
4月26日,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托管站暨云南野生动物园收容了一条雪花王蛇。这是市民梁先生在上班途中发现盘踞在电动车后轮上,随后送交云南野生动物园的。雪花王蛇是较为常见的宠物蛇品种之一,工作人员推测这条蛇应该是私人饲养逃逸或被遗弃的。
工作人员与收容的雪花王蛇 李吒 摄
4月以来,云南野生动物园还陆续收容了市民送来的3条黑眉锦蛇及4条王锦蛇。在托管站的暂养区,记者看到,除了本土蛇种及常见宠物蛇种外,还有很多曾被当作宠物饲养的球蟒、缅甸蟒、黄金蟒等具有保护级别的爬行动物。由于长期普法宣传和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普及,现在市民会主动将饲养的珍稀野生动物送交相关部门。
工作人员表示,在收容到市民或相关部门移交的爬行动物后,他们会第一时间鉴别动物的种类,并由兽医进行全面健康检查,通过动物的体重、体长来判断年龄,检查体表是否有外伤等,也会对受伤的动物进行隔离治疗,对无明显伤害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在确定动物健康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由专家研判是否放归。
工作人员为收容的球蟒测量身长 李吒 摄
夏季即将来临,部分爬行动物结束了休眠期,开始活跃起来。在绿化带、潮湿的树洞草丛、土墙石堆等一些生态环境较好的城市空间,时不时会有蛇、蜥蜴之类的爬行动物出现。一般来说,在昆明市区出现较多的是黑眉锦蛇和王锦蛇,因身体背部的花纹和油菜花很相似,也被俗称为菜花蛇,这两种蛇都是无毒蛇,属于“三有”动物范畴,即它们是受保护的,有益的、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此外,也会出现银环蛇、竹叶青蛇、眼镜王蛇等毒蛇。
工作人员为收容的球蟒测量体重 李吒 摄
工作人员提示:蛇只有在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主动攻击人。所以当我们在野外遇到蛇的时候,不要靠近和惊扰它,最好慢慢远离它并离开现场。如果在公共场所或室内发现蛇,应当向消防部门或森林公安求助,千万不要做出攻击行为或擅自捕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若被蛇追逐,应向有坡度的地方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链接】
如何分辨遇到的蛇类是否有毒?
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托管站暨云南野生动物园介绍:可以观察蛇头的形状,毒蛇的头比较大,呈三角形,身上斑纹也较明显。无毒蛇的头比较小,呈椭圆形,尾巴比较长。也可根据蛇眼睛瞳孔形状来分辨,瞳孔竖状的为毒蛇,圆形瞳孔的为无毒蛇。但这些办法都仅供参考,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百分百准确分辨出毒蛇和无毒蛇。
放归的物种必须符合哪些标准?
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托管站暨云南野生动物园介绍:
1、放归的物种必须为本土物种。这是为防止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否则可能破坏当地生物的食物链结构,给当地环境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2、需综合考虑放归动物所需海拔、食物、地形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放归地。放归前需对动物进行健康检验、野化训练,如无法适应放归地的生存环境,大概率会导致放归动物死亡。
3、放归数量不可超过放归地的承载量。放归后需对放归物种的数量、分布情况等进行监测。结合放归地的生境、动植物资源情况及周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情况,评估放归行动对当地环境及居民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考量,确定适宜放归后,救护繁育中心会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到适宜物种生存的环境进行放归。
记者 李吒 文/图、视频(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