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相伴 主客同乐
“双节”期间,全省旅游市场火爆,节日气氛喜庆浓郁,文明为美景上分增彩。各地文旅部门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努力实现游客的脚步行走到哪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政府、行业、企业、游客、媒体、公益组织等齐抓共建,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主客同乐回味无穷。
10月2日19时许,记者在昆明站南口广场观察到,霓虹初上,来往游客络绎不绝,出入站口、地铁口、出租车网约车等候点,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广西游客张思佳一家从高铁下车后,顺着指示牌,来到出租车候车处,人群队伍排出了10余米,出租车排成两列,安静有序移动着。身穿红色马甲的工作人员站在最前方握着小旗忙碌地引导着:“您们一家三口上左边这辆”“您们两位年轻人请稍等一下,让腿脚不方便的这位老人先走,可以吗”虽然乘客很多,但不到5分钟,张思佳便坐上了车,留下了对春城的第一好印象。
无论高铁站、景区、机场、博物馆,甚至是乡村旅游的热点地区,文旅青年志愿者是假期最贴心的一道风景。
来自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的万海波在昆明金殿名胜区参与了为期两天的假日服务。“虽然只是协助完成游客问询、制止乱扔垃圾、避免安全隐患等举手之劳的小事,但作为文旅人,这是我第一次亲历假日一线服务,能真切地感受到只有每一个文旅共建者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以更高的标准践行文明旅游要求,流量才能转化为‘留量’。”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20余名志愿者分布于游客服务中心、“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展厅、正大门、内操场,时刻提醒游客们赏景不留痕、排队静等候、游览不追逐。“随着博物馆与教育、科技、传播等领域跨界融合,志愿服务将成为博物馆与游客间的文化桥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张文清说。
不久前,保山市龙陵县文化和旅游局获评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优秀案例。这个假期,当地乡村旅游分外红火。龙江稻花鱼系列活动每天吸引2-3万名游客,酒店民宿生意火爆,梯田、温泉、稻花令人流连忘返,爱景、互助、环保的文明风尚更让龙陵口耳相传。“从2021年开始,龙陵县文明旅游全力做到全方位覆盖,采取正面引导和反面曝光结合、业务培训和实地检查结合、实景短剧和文明旅游公约结合,逐渐让‘文明游天下,快乐你我他’成为龙陵的一张名片。”一路参与践行文明旅游,龙陵县文化和旅游局旅游股股长孙彩素颇有感触。
专注民族文化研学的云南土人游旅游社有限责任公司节日期间主推滇东北、滇西精品小团。公司经理莫贤将长假看作一次流程化管理的练兵。他们即将推出旅游流程管理系统,游客对餐食、服务、交通、住宿等全流程随时进行手机端评分,最终生成评价报告,作为导游的考核依据。莫贤表示:“作为旅游供给端,文明旅游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周到服务、业务效率和换位思考。创造文明旅游的‘软环境’漫长不易,只有打牢此基础,才有可能谈旅游的品质、舒适和体验。”
记者 王欢(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