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将打造20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启动建设10个世界级旅游景区

2023-09-14 15:20:13
来源:云南日报

  为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三年行动》提出深入实施“文化润滇”行动、全力实施旅游兴滇行动、实施文旅项目高质量建设行动、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行动、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专项行动、塑造推介形象品牌行动6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全省接待游客达11亿人次以上,文化和旅游总收入2.2万亿元以上,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

  文化润滇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行动计划,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构建城市“一刻钟”、乡村“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彩云奖”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万场次以上。

  推出一批具有云南元素、民族特色、国家水准的艺术精品,使云南艺术创作水平持续位居西部前列,力争在“五个一工程”“文华奖”等国家级奖项评选中实现突破。

  加强现代科技应用,高水平建设大理太和城、晋宁石寨山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考古工作力量,加快考古发掘工作成果转化利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加快推进滇缅公路联合申遗,配合做好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云南段)申遗工作。

  健全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0名、非遗保护基地50个、非遗工坊100个。

  推动影视、出版、文化创意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20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文化企业120户以上。

  旅游兴滇

  支持昆明、保山、大理、普洱、西双版纳、丽江、迪庆、怒江等具备条件的州(市)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编制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培育建设规划。分批次启动玉龙雪山—虎跳峡、三江并流等10个世界级旅游景区和苍山洱海、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等10个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推进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避寒避暑、医疗养老和中医药保健示范项目30个以上。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体验式、交互式旅游新场景。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打通景区连接道路“最后一公里”,建设绿美公路和景区式、休闲式服务区。积极发展体育旅游,推出徒步旅游精品线路30条以上,争取举办探险旅游发展大会和赛事活动,打响“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品牌。探索发展研学旅游,建设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0个以上。因地制宜推进半山酒店、帐篷酒店、房车营地、旅游民宿等特色住宿发展,评定等级旅游民宿400家以上。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新发展科技旅游,开发沉浸式演艺、全息影像等新技术旅游产品,培育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等智慧旅游新场景60个以上。

  实施老旧景区转型提质和绿美景区建设计划,优化景区连接道路、游览线路、标识标牌和智慧导览等服务。支持景区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推动景区植绿补绿,巩固提升景观质量和游览体验。改造提升老旧景区450家,实现A级旅游景区绿化美化全覆盖,评选绿美A级旅游景区标杆典型150家。新增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100家以上。

  坚持保护优先,推进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等国家公园创建,提升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生态旅游、生态体验和科普宣传教育水平。建设省级生态旅游重点项目20个以上,认定低碳A级旅游景区60家以上,培育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生态旅游带。

  规划建设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10条最美乡愁旅游带,推出山谷花海、茶咖果蔬等10条乡村旅游特色线路,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100个以上,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点300个以上。推动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优化城乡旅游环境,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和特色旅游提升示范村。推进滇菜创新,开发“茶宴花餐”,塑造“滇味正源”美食品牌,打造标志性美食街区、特色餐饮和风味小吃。推广“村民+合作社+平台企业+专业运营机构”的乡村旅游多元发展模式,形成“景区带村”发展格局,力争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3500亿元。

  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推进威信扎西会议旧址、寻甸柯渡红色教育基地、会泽水城红军扩红旧址、元谋龙街渡等重点项目建设。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等“五个故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推动创建2家以上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个以上。

  与周边国家共建昆明—老挝万象—泰国曼谷、昆明—越南海防、昆明—缅甸仰光3条跨境旅游走廊。培育打造滇越民间友好之旅、中老铁路休闲之旅、中缅胞波情谊之旅3条跨境旅游精品线路。以勐腊、瑞丽、河口、麻栗坡等边境县(市)为重点,规划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发挥仰光、金边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和境外中华乡愁书院、华文书局作用,办好中缅媒体双城论坛、跨国春晚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文旅项目高质量建设

  围绕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省级层面牵头策划50个左右质量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业态创新强的重大招商项目,每个州(市)策划包装10个以上重点文旅项目,每个县(市、区)策划包装2个以上文旅新项目,全省推出文旅招商项目500个以上。

  加快建设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国际旅游带、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等6个面向南亚东南亚重大文旅项目。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培优扶强,组建云南文旅集团。

  依法依规推动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符合条件的“金种子”文旅企业上市融资。

  推动有实力的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培育年营收超亿元的旅行社30家以上。

  扶持本土企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新增特色小微文旅企业1万户以上、“专精特新”旅游企业100户以上。

  旅游服务创优提质

  规范旅行社经营和导游执业行为,推动完善导游薪酬制度,实现“游购分离”,解决“以购养游”问题。

  推行贵重旅游商品“一货一码”可追溯制度,优化旅游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

  强化“一部手机游云南”服务端功能,推动建立西南区域智慧旅游联盟,不断提升“游云南”平台的访问量、转化率和留存度,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

  迭代优化“一部手机管旅游”管理端,对旅游团队实施全息化管理,提升行业数字治理能力,推进文旅行业治理体系信息化。

  塑造推介形象品牌

  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IP,开展IP资源普查和策划,高水平制作3部以上云南文旅宣传主题视频,加大市场投放力度。

  构建“央媒+省媒+州市县媒体+文旅企业”联动、线上线下一体的品牌传播矩阵,加大旅游精准营销力度。

  深化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和川滇藏“大香格里拉”合作,推动滇沪、滇粤、滇港、滇澳、滇台等多层次区域旅游合作。

编辑: 朱东然
云南将打造20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启动建设10个世界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