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人感受腾冲火山热海 寻访佤寨司莫拉“幸福密码”
两岸媒体人在火山热海合影 赵岗 摄
9月3日,“坐上动车看边关 探寻历史话发展”两岸新媒体人滇西行联合采访团走进腾冲火山热海、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寨以及腾冲翡翠博物馆、琥珀馆、皮影戏坊、中医药馆,寻访“极边第一城”腾冲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
腾冲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拥有独特自然地质景观火山热海。在这里,火山地热相伴而生,火山活动遗留景观与高温地热并存,为世所罕见,是全国唯一以独特的火山温泉资源为特色的国家级5A景区。
两岸媒体人体验“温泉午餐” 赵岗 摄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于1639年考察了腾冲火山,并在《徐霞客游记》中作了详尽记载,其中引述乡民口述的火山喷发场景,是我国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描述火山喷发的珍贵史料。
两岸媒体人感受着火山热海旅游区的负离子,欣赏地热喷涌的温泉奇景。随后在热海大滚锅打卡,体验用火山由温泉蒸煮而成的无污染“天然午餐”。
在司莫拉村寨,两岸媒体人行走于村中,吃着佤族特有的糍粑,听着老村长妙趣横生的讲述,感受佤族同胞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寻访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幸福密码”。
这是腾冲一座为数不多的汉佤融合村寨,500多年光阴更迭,佤族与汉族同胞在此相融相生。
在这个兼具极佳生态自然与深厚民族特色文化的村寨中,当地居民利用火山石、青石、黄心木等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增加建筑的艺术表现。当天,老村长说到佤族的文化传统时,即兴来了一段木鼓表演,强烈的感染力让两岸媒体人纷纷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
目前,村寨“变身”旅游景区,已建成农家乐民宿10家,30户村民从事农特产品售卖。景区带动就地就业1000余人次,促进群众增收500余万元。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连续三年实现分红,每一名村民都是股东,都从合作社得到股金红利。如今,在司莫拉,这样的幸福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腾冲翡翠博物馆,两岸媒体人了解到,翡翠博物馆以实物为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翡翠开发史,展示翡翠鉴赏识别的学术成果。再现腾冲作为翡翠加工发源地、翡翠贸易集散地的历史风貌。
博物馆陈展以现代理念和传统因素相结合,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各展厅相互呼应,构成一条流光溢彩的时空隧道,讲述着翡翠五光十色的前世今生。
在皮影戏坊,两岸媒体人了解到,皮影戏曾承载了时代的变迁,而腾冲皮影戏更是被誉为云南四宝之一的文化精粹。“一块白布就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就是演员,灯光穿过皮影,人物、花草、楼宇,在画布的另一端映出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永周今年已经74岁了,以他命名的皮影班子如今成了为数不多还“活”着的皮影戏。
以刘永周儿子为代表的第五代和其孙子为代表的第六代,为挽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皮影靠子开发成工艺品销售,并让皮影戏走进校园。他们将一群喜爱皮影艺术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将新时代的技术和理念融入传统文化艺术中,通过传承和创新,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新颖的舞台布局,新的年轻演员和新剧本的探索,让传承了600余年的腾冲皮影迸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 赵岗 通讯员 左正国 张泽道(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