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OUTLOOK | 中泰旅游双向奔赴
曼谷湄公河畔 本报记者 赵行伟 摄
编者按
泰国水清沙白的海滩、华丽辉煌的寺庙、现代时尚的购物中心正迎来中国游客回归。泰国驻华大使馆发布公告称,“泰国高度重视中国游客的旅游质量、安全以及对泰国的美好印象”。
本期,云南日报、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和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携手,邀请中泰两国4位专家,畅谈中泰旅游的双向奔赴,期待“中泰一家亲”的正能量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不断汇聚。
泰国总理府公共关系厅国际公共关系办公室主任纳塔楠·腊扎纳功——
安心舒心,愉快赴泰旅游
2023年初,外国游客赴泰旅游人数已超700万人次,今年下半年也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泰国国家旅游局举办“游泰国越玩越开心”旅游主题活动,计划今年将吸引700至800万中国游客赴泰旅游,泰国将为中国各类游客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旅游产品及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及旅游出行方式。
泰国总理府公共关系厅作为泰国的主要宣传机构,促进泰国旅游的推广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将支持对泰国旅游的宣传工作。希望泰国政府推出的出入境便利化、产品退税等政策,以及泰国各界的通力配合,能让中国游客安心、安全、愉快地赴泰旅游。泰国旅游行业也将不断升级旅游产品,积极推动绿色环保旅游。其中,泰国总理府公共关系厅推动开展了“外媒泰国行”活动,邀请驻泰外媒记者前往达叻府麦岛体验泰国第一个低碳生态旅游试点项目。该项目由当地社区商家及游客共同参与经营管理,通过使用电能及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使用天然材料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
随着泰国民众、企业和政府为促进泰国旅游业发展在各个方面做好准备,我们想邀请还未曾来过泰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赴泰做客;对于已经来过泰国的游客,我们欢迎您再来,我们已经做好迎接游客的准备,且坚信游客在每一次来访中都能感受到温暖,留下美好回忆。
泰国北部旅游协会会长吉迪鹏·威卢史——
安全出行,两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期,泰国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与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相关负责人就保护两国游客权益的举措进行了座谈交流,计划就双方旅游业的具体化监管进行合作;泰国国家旅游局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建议中国游客选择合法经营的旅行社,以防上当受骗;泰国相关部门制作了中文安全警示牌和安全知识宣传册,并推荐游客选择经泰国官方旅游标准认证的服务场所、酒店、餐厅、旅游巴士、游船等。
上述这些商家除了拥有合法经营许可证外,也可以保障游客获得标准化服务,防止遭受不正当待遇,导致旅游行程存在安全隐患。
关于以低价出售旅游产品及非法代理人经营旅游业务的问题,泰国旅游部将建立合作机制,交换有关旅行社和旅游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线索和文件,共同支持打击有损泰国旅游业的违法行为。
此外,泰国旅游局对服务中国市场的旅行社进行了经营许可资格审核认证与登记,许可证逾期未续的旅行社,将被移除登记名单,具有经营资格的合法旅行社名单将发送给相关部门、机构便于核实;建议游客购买、使用在名单内的旅行社相关旅游产品及服务,并建议中国游客购买拥有合法旅游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的优质旅游产品,不要购买低价旅游产品。对此,中国政府也表示愿积极配合。
目前,泰国旅游局将与政府部门及私营机构携手合作,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标准。此外,还将在出行前、出行中加强与中国游客的信息交流,让其了解并理解泰国相关法律法规。泰国已经在各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接待中国游客,并且增加了各类宣传、沟通渠道以便中国游客获取相关信息。在紧急情况下,游客也可向旅游警察求助,他们随时准备为赴泰游客提供便利、维护安全。
泰国驻华大使馆方面表示,非常理解游客对于出行安全的考虑与担忧,但请放心,泰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将采取措施全力保障游客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周方冶——
理性从容,旅游合作需要正能量
据统计,当前中国赴海外旅游人员近半数前往泰国。这对泰国旅游经济复苏,毫无疑问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当然,中国游客赴泰旅游逐渐重新走热,旅游从业者和游客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磨合和熟悉对方。
要看到的是,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微笑国度”,泰国举国上下在产业复苏问题上是极其用心和努力的。时任泰国总理巴育在春节期间参加唐人街活动,并表达了对迎接中国游客的热情欢迎;泰国各界更是组团在机场迎接首批抵泰的中国游客;泰国旅游局、旅游警察、驻华使领馆、航空公司、各大酒店及旅游相关行业组织,也都在尽全力为中国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力争达成今年赴泰中国游客达500万人次的复苏目标。
中泰旅游合作需要更多的理性看待。一方面,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美国加息叠加等国际重大事件的影响下,物价上升是客观事实。故而中国游客对于泰国各类旅游费用上升,有必要理性看待,分辨出是合理提价,还是恶意宰客。如果是后者,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提出投诉,泰国旅游局也一直在自查自纠,严打复苏期各类不规范现象。
另一方面,既然选择了泰国作为旅游目的地,中国游客也应该保持从容心态,相信泰国旅游业的国际口碑,其安全性与舒适性都是有保障的,不必要对个别事例过度解读。作为外国游客,也要更多地了解当地社会文化,尊重当地习俗礼仪,严守当地法律法规。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海秋——
信息交流,互联互通互动互信
前段时间,赴泰旅游的不实负面信息,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对此,两国都采取了理性的态度,客观分析情况,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加强合作,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携手规范旅游市场。
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中泰智媒合作。一方面,积极打造权威综合性中泰新闻资讯在线平台,整合中泰权威媒体资源,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及时、客观、准确地向两国民众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降低虚假信息对双方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媒体驻泰机构、中国智库加强与泰国智库的交流,在“媒体+智库”模式下开展后疫情时代中国研究,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深入中国考察、学习和调研,了解和梳理当代中国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增进双方在信息交流上的互联互通、互动互信。
记者 舒文 蔡梦 整理(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