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持续发力乡村旅游 巩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2023-07-31 10:26:04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从7月30日召开的2023年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云南省文旅系统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和部署要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精神,依托得天独厚的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挖掘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价值,成立乡村旅游产业工作组和专家组,着手编制《全省乡村旅游建设规划》,会同乡村振兴局、民族宗教委、发展改革委等省级有关部门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2022—2024年)行动计划、民族特色旅游提升三年提升工程(2023—2025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等政策措施,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探索旅游助农增收、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实践模式和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云南旅游名村(镇)等乡村旅游品牌目的地,加强监测管理,加大人才培训,强化宣传推广,推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典型案例,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推乡村全面振兴。重点指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设20个“叫得响、立得住、可复制、能持续”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帮助永胜县编制乡村旅游产品线路策划,支持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马散村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突出规划抓引领。不断深化对乡村旅游业态的科学性认识、规律性把握,在加强对云南农情、文情、旅情认识基础上,优化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培育一批乡村旅游聚集区,引导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重点规划建设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咖旅融合、环滇池等一批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规划提升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项目,做实项目前期,推动项目落地。突出内涵抓提升。抓实“文化润滇”行动,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弘扬“国门文化”,推动374个边境小康村建设。抓好基层文艺院团改革,引导好“乡土剧社”“百姓戏班”,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场所和品牌,因地制宜培育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突出主体抓组织。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组织振兴的关键性基础性作用,鼓励村党支部领办旅游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引资引智助推合作社、经营户发展。突出市场抓供给。以市场化为先导,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传统农家乐、民宿品质,开发特色餐饮、农产品、手工艺品。培育农事体验、非遗传习、户外露营等市场欢迎的新业态新产品。突出典型抓示范。坚持“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能持续”原则,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争创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品牌。突出特色抓宣传。坚持体系化宣推,到主要客源地持续加大对泼水节、火把节、三月街等一批传统乡村民族节庆活动的宣传力度,培育推出咖旅、茶旅、花旅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推出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等一批生态特色旅游线路,提升哈尼梯田、景迈山等一批农耕文明旅游线路,持续提升云南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

  记者 朱海(云南日报)

编辑: 朱东然
云南持续发力乡村旅游 巩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