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监督作用 助力旅游产业

2023-02-21 10:20:17
来源:云南日报

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游人如织 供图

  2022年岁末到2023年初,云南旅游强势复苏“回暖”成为热议话题。今年春节假期,云南旅游市场表现亮眼,旅游收入规模和复苏力度均居全国前列。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省人大常委会重点关注的领域,去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所作的关于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常委会期间召开联组会议,结合报告情况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同时,通过开展视察、调研等持续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云南在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旅游总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达1.1万亿元,旅游业成为我省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以来,云南旅游表现亮眼,特别是7月至8月,云南成为暑期游热门目的地,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游客人数明显增加,“一半的中国人在云南”话题一度在社交媒体刷屏。今年春节期间,全省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旅游收入384.35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30.3%和132.5%。

  为发挥云南旅游资源优势,使支柱产业持续发力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云南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举措频出,2020年,云南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考核,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部署实施若干重点工程,谋划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旅游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品牌创建、文旅融合等全面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旅消费需求。春节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全国首个文旅融合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云南省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2025年)》,指导规范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云南旅游业的服务品质。

  云南旅游的转型发展之路仍然面临挑战。旅游业态和产品老化,新业态、新产品培育不足,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影响仍在持续,统筹疫情防控与文旅业恢复发展将长期并存。旅游市场主体不够强,全省旅游市场主体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乱象治理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旅游业涉及行业要素资源分散,联动合力难以形成。

  2022年11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举行的联组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7问”云南旅游业发展,省政府有关部门到会听取意见、回应询问。7个问题直面云南旅游产业用地、资金、交通基础设施配套难,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恢复发展难,旅游行业产品老化转型乏力,旅游数字化转型后劲不足,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衔接等问题。

  2022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滇全国人大代表赴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专题调研云南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部分在滇全国人大代表切身感受到云南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与会代表结合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全国人大代表范永贞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文化行业的从业者,希望有更多政策出台,为基层的文化和旅游从业者提供平台,参与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此外,杜小光、许虹、马正山、农宁安等代表分别围绕统筹城市规划与建筑风貌保留,建立半山酒店、民宿评估监管体系,引导区域合作打造旅游环线建设,平衡旅游产品消费群体定位并分类宣传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下一步,省人大常委会还将持续在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方面发力,推动修订旅游条例,指导制定旅游地方性法规等。同时也将持续深化调研、视察,支持代表提出有建设性的议案、建议,助力云南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晰(云南日报)

编辑: 朱东然
发挥监督作用 助力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