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鱼、割稻……在清水村感受不一样的丰收体验
金秋时节,走进昭通市绥江县清水村红岩片区,金灿灿的稻穗“铺 ”满稻田,沉甸甸的稻谷缀满稻穗,鱼儿在稻田里欢快游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今年水稻和鱼的总产值大约有42万元,可以分红12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200多元。”清水村村委会委员万仁高兴地说。
“那里有一条!”“抓到了!”“哇,跑了,快追!”在 9月15日清水村举办的丰收节活动现场,数百人抢收稻谷、比赛摸鱼,共享丰收喜悦。摸鱼比赛是丰收的重头戏,随着一声哨响,人们卷起裤脚,在水田里你追我赶,一条条肥鱼相继被捉进桶里,好不热闹;田垄上,村民围观拍照,加油叫好声和欢声笑语交织,一浪高过一浪。
“兴奋,无比的兴奋!”参赛选手沈云敏紧紧捉着一条大鱼,全然不顾满脸泥浆,欢笑着说:“丰收的喜悦,让人感到很美好!”引发了人们又一阵笑声。
“加油!加油!”呐喊声响起,收稻谷比赛开始了,村民们分成若干小组,撸起裤腿开镰抢收,割稻、送稻、脱粒,分工协作,一气呵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日常农事劳动变成了有趣的竞技比拼,欢笑声、加油声响彻田野,交织成欢快的“丰收交响曲”,一粒粒色泽金黄的稻谷被收集到口袋里,颗粒归仓。
“心里面非常紧张、刺激、快乐!”陈洁飞快地收割着水稻告诉记者,这种趣味农事竞技既能体验传统农事,也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稻田里的杂草和虫类就是鱼的饲料,鱼的粪便就是水稻的肥料,不打农药,大米的品质更好,活水养鱼,鱼的肉质也更鲜美。”板栗镇宣传委员张露琳表示,清水村红岩片区摆脱贫困后,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丰富的水资源和320亩良田发展起“稻鱼共生”的特色农业产业,稻田养鱼可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用,从而提升农田产值。
据介绍,随着产业支撑持续夯实,村民们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家家户户亮化了房屋,开上了小车,村里还建起了花园、打造了一批景观节点,依托“稻鱼共生”的特色产业吸引游客,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子,乡亲们迈向产业增收的步子更加坚实。
记者 沈迅 通讯员 罗洪 吴鑫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