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早C晚T” 做普洱生活家

2023-09-05 10:57:04
来源:云南日报

  “早C晚T”即“早上咖啡晚上茶”,这是普洱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闲适、松弛、自如的生活体验。普洱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这里茶文化、咖啡文化浓郁。因为茶,普洱闻名于世;因为咖啡,普洱一城咖香。如今,越来越多人偏爱普洱,偏爱体验“早C晚T”,做普洱生活家。

茶马古道景观

  苏其武:为茶为咖,为景为情

  苏其武是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也是普洱文旅推介官。

  普洱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北回归线上生态保存完整、生物种类丰富的一片绿洲。

  苏其武说,游客们偏爱普洱,不仅为景,也为体验“早C晚T”的生活。

  早在1800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辈就种茶、制茶、饮茶,千年茶马古道,诉说着千秋史话。这里生长着2700余年的野生古茶树王、1800多年的过渡型古茶树和景迈山万亩古茶林,普洱有机茶种植面积和认证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普洱地处世界咖啡种植的黄金地带,全市种植面积达67.9万亩,产量达5.57万吨,咖啡豆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普洱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油脂丰厚、略带果酸”,是国际国内咖啡大师心中最好的咖啡之一。

  游客们偏爱普洱,不仅为茶、为咖,也为情而来。

  普洱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多元。千百年来,26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依山傍水而居、和睦相处。在普洱市宁洱县民族团结园内,立着一块“民族团结誓词碑”,这块碑也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它凝聚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心愿,也见证了少数民族日新月异的生活。苏其武说,当游客们来到普洱,总是难以拒绝热情的少数民族朋友,大家拉起手儿唱歌跳舞,所有烦恼瞬间烟消云散。品一品特色民间美食、去体验民俗手工,这里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文化风情让游客流连忘返。

  普洱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普洱有2个机场、3个边境口岸及17条边境通道,澜沧江及中老铁路、昆曼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交通要道,也是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前沿窗口。

  “曾经,茶马古道让普洱茶从这里走向世界。而今,沿着新的现代化交通网络,茶咖从这里走向世界。”苏其武期待和欢迎更多人来到普洱,体验“早C晚T”的生活方式。

  施艺昕:播撒种子,成就梦想

普洱咖啡制作

  普洱第一批大规模种植咖啡是从1988年开始的,那一年,昕艺咖啡品牌创始人施艺昕出生于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小时候,施艺昕透过窗户,看到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子,但从未和手中的咖啡联想在一起。2010年,她去北京学习咖啡知识,直到那个时候她才发现,家乡漫山遍野结红果子的树,叫咖啡树。

  感慨自己的后知后觉,当时的施艺昕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回到家乡,去传播咖啡知识。2012年,她回到普洱,赶上了当时大批国内外专家到云南帮扶咖农的好时候,有幸成为了第一批推广普洱精品咖啡的新“咖一代”。为了实现当初的梦想,2016年,施艺昕以公益性咖啡“种子课堂”的形式,让4000多名孩子认识家乡的咖啡文化,体悟家乡发展。

  “传播咖啡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愿。我身边有非常多‘咖二代’‘咖三代’,他们把咖啡种子种到了地里,而我们把咖啡种子种到了孩子们的心里,我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咖啡梦’。”

外国友人在普洱体验咖啡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聚焦中老友谊,他们推出了精心打造的文创产品——“左手咖啡右手茶”。这款产品搭上列车,一路疾驰向前。此后,昕艺咖啡产品越来越丰富多元,通过参加各类国家展览、展会,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普洱咖啡。

  今年6月底,施艺昕乘坐着中老铁路列车去了老挝琅勃拉邦。“列车朝发夕至,一到站,我就迫不及待直奔普西山。夕阳西下,琅勃拉邦古城在落日余晖中唯美动人,那一刻,我很想品一杯普洱咖啡。”施艺昕又有了一个新的心愿:在普西山脚下开一家普洱咖啡店,以老挝风景文化为题,以普洱咖啡产品为带,让世界之人为普洱咖啡而来,也让普洱咖啡走向世界。

  徐燕婷:一杯火塘茶里的传承

  普洱市火塘煮水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燕婷,是一名土生土长的“80后”彝族茶人。

  “小时候,我总是看见外婆外公每天在火塘边煮茶、喝茶,慢慢地,我自己也学会了喝茶,长大后还喜欢上了喝茶。2011年,我创立了普洱市火塘煮水茶叶有限公司。”如今,徐燕婷已经从事普洱茶工作16年,是国家级茶艺技师、国家级评茶技师。

  对茶,徐燕婷充满好奇,也充满热爱。广州的芳村、北京的马连道、山西的现代茶城,昆明的金实茶叶市场、雄达茶叶市场……自2006年起,中国的几大茶城已被她跑遍,云南的各大茶山也留下了她寻茶的足迹。

  2013年5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标志着普洱作为世界茶源的地位得到了全球公认,有力证明了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叶的国家。在徐燕婷看来,普洱茶蕴藏着一种古老的文化、一种古朴的饮茶方式、一种云南大山里的生活常态。

外国友人在普洱体验炒茶

  茶,是普洱最闪亮的一张城市名片;饮茶,是年轻人最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何利用普洱茶,打造出独具文化创意的茶产品,让当代年轻人了解茶文化、爱上普洱茶,擦亮“普洱茶”这块金字招牌,是徐燕婷和同行们一直在努力尝试做的事情。

  “火塘煮水”主要从事非遗民族茶俗的传承、民族普洱茶的挖掘及开发,茶文化活动的承办与培训。该公司已培训民族茶师等500余名,为宣传和推广普洱茶文化做出了努力和贡献。“我很想通过我的努力,把具有民族特性、民族气韵的普洱茶文化融入生活、融入大众。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景观颇为壮观,在这里,时常有热爱民族文化、热爱茶文化的人跟随着我们爬上崇山峻岭中的古茶山,领略热情奔放的少数民族文化,寻找各具特色的民族魅力。”徐燕婷说。

  苏海:普洱是我的“理想地”

茶农正在茶园采茶

  来自巴基斯坦的苏海现在是普洱学院的一名教师,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六年,其中五年的学习生活都在云南。

  在云南农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苏海应用内生菌成功地控制了柑橘黄龙病。去年毕业后,他来到普洱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并很快适应了普洱的文化、天气和环境。

  “普洱对我来说是进行科研的理想之地,这里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拥有多样的农作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正是由于普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外国相同领域的研究者也来到普洱学院进行研究合作,这也许对未来的咖啡和茶叶种植产生一定启发。”苏海说,普洱学院为他们提供了研究场地和实验室等良好的研究条件。目前,他们正在一些咖啡种植区收集土壤和叶片样本,以寻找潜在的内生菌,用于咖啡病害方面的研究。

  苏海说,普洱是生活的理想地。“这里的人们是如此善良、幽默、热情,给予我关心。中国食物最大的特点是风味的多样性。我最喜欢的烧饼、火锅、黄焖鸡、糖醋鱼、土豆泥、大盘鸡和红烧牛肉在这里都能找到。此外,普洱茶和咖啡成了我最爱的饮品,让我精神抖擞。我也会给我斯里兰卡、泰国和巴基斯坦的朋友带咖啡和茶作为礼物。”

  “巴中友谊比喜马拉雅山高,比海洋深,比蜂蜜甜,比铁钢。”来中国生活学习这么多年,苏海意识到这种友谊更是相互的,因为中国人也非常欢迎巴基斯坦的朋友来到这里。“今年是巴中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巴中经济走廊起点位于中国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约3000公里。该项目在改善巴基斯坦境内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加强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为巴基斯坦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也增强了巴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巴中友谊长存!”

  雷龙:这里的美和电影上一样

普洱茶博物馆中形态各异的茶叶

  雷龙来自老挝,现在是普洱学院的一名外教。今年是他在云南任教的第二年,也是他来到中国的第九年。

  对于雷龙来说,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建筑和奇特的风景,尤其是大理的风花雪月、丽江古城和西双版纳的夜景、普洱茶田的风景,每一样都深深吸引着他。

  普洱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历史底蕴的城市,它是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以其生物多样性、美食、文艺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着无数外国友人。“我选择来到这片北回归线上保存最为完整的绿洲,是因为被电影《一点就到家》里展现的普洱美景深深吸引。”来到普洱后,雷龙发现这里和电影里的美一模一样。“如今,我来普洱也近两年了,我每天都很享受这里的生活,我喜欢普洱的美食,也喜欢‘左手咖啡右手茶’的生活方式。以前在我印象中,茶是一种很苦的饮品,但来到普洱以后,我逐渐学会品茶,也爱上普洱茶在口中回甘的韵味和它独特的香气。”

  雷龙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大家深入了解彼此文化的同时还加深了友谊。他说,从中国学生身上,了解到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这种互学互鉴的氛围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这里,我还结识了许多来自老挝的留学生,他们与我分享了在普洱学院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与中国同学之间的深厚友情。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无法被地理距离所阻隔的。”雷龙说。

  随着中老铁路的通车运营,中老两国旅客往来也更便利。“从万象到普洱特别方便,铁路还为老中双方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创造了新的空间。”雷龙希望能有更多东南亚民众了解普洱,让普洱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赵毅:沉淀舌尖的古道故事

茶马古道景观

  “推窗见青山,凭栏听流水,古道蹄声响,入梦那柯里。”那柯里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虽然现在清脆的马帮铃声已悠然远去,但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还留在青石板上,那柯里是一个留得住乡愁的地方。

  赵毅是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帮菜第五代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那柯里心园餐厅的负责人。心园餐厅经营马帮菜已30余年,从祖辈到爷爷、爸爸,再到赵毅,一辈辈人见证着独具特色的马帮菜系的形成。

  从小耳濡目染看着家里人用各种食材做成一桌美味佳肴,赵毅也爱上了做菜。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她觉得最开心、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一家人在工作劳累之余围坐在一起吃美食。

  马帮菜的食材有信手拈来、就地取材的特点,烹饪时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我们马帮菜最有特色的六个菜是‘马帮三姐妹’和‘马帮三兄弟’。”赵毅介绍,“马帮三姐妹”包括豆汤白菜、豆花、豆渣,“马帮三兄弟”则为烤肉、手撕干巴和烤山螃蟹,其他几个有代表性的马帮菜还包括罗锅焖饭、橄榄炖鸡、古树茶炖鸡,以及用石斛花入菜制作的石斛花炖鸡。茶香牛肉、煮干板菜、小鱼煮酸菜等菜肴则把普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生态食材结合了起来。普洱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春吃百花,夏吃百虫,秋吃百草,冬吃百家”,普洱这座以茶闻名的城市,茶马古道的故事不仅在世世代代口耳相传,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茶米油盐之中。

  马帮菜不仅是舌尖上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赵毅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中国,来到云南,到普洱走一走茶马古道,尝一尝马帮美食,领略普洱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受普洱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记者 李吒 李玲/文 李吒/图

编辑: 李涛
体验“早C晚T” 做普洱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