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媒官看中老铁路通车一周年 | 这是一条绿色之路
【编者的话】
由云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老挝驻昆明总领事馆主办的2022中老边民大联欢活动于12月20日成功举办。活动前夕,主办方组织6位来自老挝、越南、美国、马里的国际传媒官沿中老铁路采风踏访。围绕中老铁路通车1年来的变化,大家边走、边看、边聊,了解合作发展的故事,感受朋友相聚的情谊。
11月22日,带上自己做的普洱茶饼,将普洱的绿色收藏之后,国际传媒官乘坐中老铁路列车到达野象谷。在这里,大家寻找大象的踪迹,感受热带雨林的呼吸,参观新颖的“象粪纸”文创产品,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野生大象。大象家庭有爸爸妈妈,让人感觉很温暖。中老铁路通车后,相信会有很多老挝人愿意来这里观光旅游。”看着野生亚洲象,来自云南大学的老挝留学生丽莎充满了期待。
漫步野象谷,云南财经大学马里留学生卡尔感慨:“野象谷是人与亚洲象沟通的宝地,这里生态环境良好,8个象道有专人监测,正是当地人的保护,野生亚洲象数量才能越来越多。”
走在亚洲象生态观测区,大家在空中长廊上徜徉,森林、小溪、蓝天……眼前的一切让云南师范大学美籍英语教师岳恺莲想起了家乡:“这里和我的家乡田纳西州很像,处处绿色环绕,中老铁路让我‘回’家乡了。”
下午,他们来到西双版纳曼远傣族村寨。曼远村绿草如茵,晴空如洗,千年古树林立,一排排木质傣楼静谧地矗立着,一幅宁静悠远的田园画卷在大家面前徐徐展开。
一进村子,岳恺莲就被精美的傣族包和傣族手工造纸吸引住了目光,卡尔则对竹编凳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位老奶奶的帮助下,心灵手巧的他不一会儿就学会了竹编。
随着中老铁路的通车,越来越多游客来到曼远村,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此外,曼远村还依托村内特有竹编工艺、慢轮制陶技艺、傣族造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创产品,在致富增收的同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夜幕降临,热情好客的曼远村民邀请国际传媒官们一同品尝傣族菜,欣赏傣族章哈演唱,这让来自老挝的吴浩力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西双版纳和老挝接壤,这里的饭菜和我的家乡菜口味很像,而且我们老挝人也喜欢在夜晚的湄公河边载歌载舞,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亲切。”
记者 王靖中 姚程程(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