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彩云南|中村彰宏(日籍):小虫研究链接大生态
【编者的话】
11月12日,以“智汇彩云南·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在昆明开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
近年来,云南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推动人才计划提质增效,全方位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云南正成为全球人才的新高地。
即日起,我们邀请7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外籍专家,讲述他们在云南进行科研、创新、创业的故事。
中村彰宏在户外调研(受访者供图)
中村彰宏(日籍):
小虫研究链接大生态
提起昆虫,也许很多人首先只想到害虫,却忽略了昆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记得小时候,我常在稻田里玩耍,抓形态各异的虫子。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昆虫因为栖息地被破坏而逐渐消失。昆虫数量和多样性的减少,不仅影响植物的授粉,还影响食物链中以它为食的鸟类及哺乳动物的生存,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将人类的生存置于不利的境地。
我高中一毕业就离开了日本,赴澳大利亚留学,直到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当地博物馆和大学工作了5年。2013年,我来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西双版纳植物园),担任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林冠生态学研究组组长,致力于森林林冠层昆虫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
至今,我已经留在西双版纳10年。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是昆虫繁衍生息的天堂,种类繁多。去年,我们完成了甲虫的分类和鉴定,标本数量超过1.8万。此外,我们还搜集到了6万余个飞蛾、蚂蚁、蝴蝶、蜻蜓等昆虫标本。
从世界范围来看,适合昆虫学家工作的地方不多、职位稀少。西双版纳植物园和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引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并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资金和先进的设备。2019年,我还获得了云南省外国专家“彩云奖”,这是对我们科研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
此外,开放的国际合作也是云南的一大优势。
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共有100多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外籍研究人员。我的研究室还与中国香港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泰国和欧洲各国的大学、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方便了我们在全球各地进行生态实验。
生态保护是关乎全人类的关键议题,加强资源技术共享和教育文化交流至关重要。比如,日本拥有先进的碳捕获、废弃材料回收、水净化等绿色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中国广泛应用。每年我都与日本同事合作,邀请学生和工作人员互访,积极开展科教交流。平时,植物园也为海内外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通过在实验室观察标本,或者走进森林,我们带领中小学生认识昆虫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保护生态环境,公众环境意识教育必不可少。而教育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是持续、全面、专业的系统工程。科学家和生态学家有义务帮助公众获取权威科普。
我想告诉大家,昆虫虽小,但它们是我们大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多了解一分关于这些奇趣生灵的知识,我们就会多一分主动保护它们的意识。
记者 郭瑶编译(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