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我在云南真好”系列报道之二:共创新时代|赛利什·兰吉特卡(尼泊尔):心系云果关注云南
编者推荐
奋进新征程,开放云南拥抱世界。
回望走过的十年,不同国家的朋友们,爱归红土地、共创新时代、乐享好日子。
逐梦再起航,我们心手相连、命运与共、勇往直前。
继10月15日推出《爱归红土地——“这十年,我在云南真好”系列报道之一》后,今日推出系列报道之二,让我们共同感受在一起的温暖,增强向未来的信心。
我的研究专业主要是民族生态学和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目前,我在尼泊尔担任农业生态顾问。
我很喜欢云南,云南适宜发展山地农业,同时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2010年,我选择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研究所下属的世界农用林业中心东亚和中亚区域办公室、红河山地未来种质资源创新中心担任研究员,直到2020年回到尼泊尔。
基于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迅速的高原特色农业,我曾与研究所的同事们一起研究云南省农用林业树种的空间分布,分析气候变化对树种空间分布的影响,为云南各种农用林业树种组合划定了适宜种植的空间。
此外,我一直密切关注着云南水果产业的发展。2020年,我曾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苏宇芳合著出版了《云南农业2050:气候变化与高原特色农业展望》。我们在书中详细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云南农业,特别是水果产业带来的变化和造成的影响,并介绍了多种在目前气候持续变化背景下,适合在云南种植、推广的水果品种。
自2019年起,每一届云南果蔬产业大会我都会参加。2021年8月,第三届云南果蔬产业大会发布了“云果产业大脑”平台,为果农提供准确、及时的水果种植和销售指导信息,帮助他们改善现有生活条件。为此,我提前录制了寄语视频,在大会开幕现场播放。我相信“云果产业大脑”平台将以“循环经济”为原则,为云南水果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希望今后“云果产业大脑”不仅能惠及中国果农,也能给东南亚、南亚的果农果商带来更多机遇与实惠,成为沟通中外的新桥梁。
记者 富张明玥编译(云南日报)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