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当好职工“娘家人” 凝心聚力促发展

2022-10-10 11:09:13
来源:云南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带领全省各级工会竭诚服务职工、用心服务大局,在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发展主战场,为云南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强信念 团结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线上观看人数累计达22.26万人次,点赞、留言、评论等互动数超过6.5万人次……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省总工会在昆明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首场宣讲活动的“火爆”成绩单。

  这场宣讲会邀请云南工商学院讲师郭亮解读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蒋秋香作题为《奋斗的青春最精彩》的报告。这样的宣讲会以灵活、接地气的形式让广大职工随时随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备受欢迎。

  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到基层?省总工会创新方式,让劳模工匠结合亲身经历讲,让专家学者结合职工实际讲。1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关心关怀关爱,引导全省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举办云南省职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诵读、“百万职工心向党”云南省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诵读、“喜迎党的二十大——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等系列宣传宣讲活动10万多场,覆盖职工1000多万人次。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扛牢政治责任,做好思想政治引领。1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不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还不断用先进文化引领职工,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职工,各类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在机关、厂区、工地、校园遍地开花。

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10年来,各级工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推荐选树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最美职工”“云岭楷模”等先进典型38个,引领各行业职工学习先进、对标先进、赶超先进。聚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职工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微影视大赛、戏剧展演等活动上万场次,累计参与职工达2000多万人次。连续8年组织“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1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累计推荐全国劳模126名,选树省劳模894名、“云岭工匠”109名,集中表彰省五一劳动奖状411个、五一劳动奖章1084个、省工人先锋号937个,在职工中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为了让榜样的力量鼓舞全省职工,省总工会持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宣传教育,全媒体持续开展“劳动者风采”系列宣传报道,拍摄播出五季《云岭工匠》、“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等专题片。10年来,累计组织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和进校园活动2000多场,激励带动广大职工以卓越的劳动创造争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奋斗者。

  提素质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机电修理组组长秦选正为参加党的二十大做准备。

  33年坚守一个岗位,从学徒工一步步做到“全国技术能手”、云内动力辅席制造师,还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秦选对于生逢这个时代感到幸福。他说:“我能从一线工人走到今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对产业工人的重视和支持。现在产业工人地位、待遇都在不断提升,激励了大家发扬工匠精神,技能报国。”

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志愿服务活动

  秦选作为我省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其个人成长经历折射出整个产业工人队伍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自2017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后,省总工会认真履行省产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与14家省级部门一道,建立工作机制11项,制定配套制度措施109项,在全省形成以1个全国试点为标杆、28个省级试点为带动、各级535个试点为支撑的产改示范体系,不断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产改”推进以来,全省产业工人作用愈发凸显,产业工人地位显著提升,队伍力量日趋壮大充实。目前,全省125家企业承接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覆盖职业工种561个,18.3万名职工取得等级证书;4.5万名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发展贯通;建成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1个、省级39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62家,在企业在岗职工中培育新型学徒8.4万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历史性地达到42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5.7万人。

  1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时代主题,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劳动竞赛、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等为抓手,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新时代,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劳动和技能竞赛“赛出”发展加速度。我省各级工会打造出省、州(市)、县(市、区)、企业四级联动的竞赛体系,在滇中引水、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铁路、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和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中深入开展竞赛,组织职工比质量、比工期、比技能、比创新,累计1340万人次职工参赛,8项竞赛被列为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助力了乌东德、白鹤滩、中老铁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全省举办了10届省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共涉及工种(项目)399个,产生省级技术状元391人、技术能手3143人。

  职工创新创效活动激发创新活力。全省累计建设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800多个,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职工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13.6万项,技术革新项目5.9万项,发明创造项目2.2万项,获国家专利2.4万项,推广先进操作法2.1万项,有力提高了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率,改造了落后的技术设备。

  2012年至今,省总工会举办了两届职工创新成果展,展出创新成果4000多项,展演184项一线职工技术绝招绝技绝活,600多万人次线上线下观展,进一步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优服务 不断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昆明市五华区普吉街道吾悦广场,有一个10多平方米的职工服务驿站,快递员、外卖员、清洁工等劳动者不仅可以在这里休息、喝水、充电,还能享受到附近商户提供的免费理发、健康检查等服务。附近的户外劳动者夸赞:“有了这个暖心驿站,再也不怕日晒雨淋。”

  1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新建这样的驿站2131个,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一个温馨的港湾。

  休息场所、身体健康、就医就业、生活便利,工会“娘家人”样样都关心。1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立足职工现实需求,着力为职工提供惠就业、惠知识、惠技能、惠健康、惠文体、惠生活等方面的普惠服务。

  累计为106.94万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从2021年开始,对取得高级技师、技师资格,以及提升学历的职工,给予最高2000元的补助。

举办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展

  在各地建设全国和省级职工书屋1300多个,为职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阅读阵地。

  连续10年组织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参加活动职工从275万人增长到359万人,受补助的患病职工累计超过446万人次,支付补助金31.25亿元。

  组织重大工程项目一线职工、各类劳动模范、优秀技能人才等28万人次参加疗休养。

  全省3200多个基层工会建立女职工休息哺乳室,覆盖女职工23.4万人,为1.37万名女职工免费开展“两癌”筛查。

  举办省运会职工组比赛、职工气排球周末联赛、民族健身操比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直接参与职工超过100万人次。

  筹集资金17.5亿元开展帮扶和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一线职工、困难职工等317.8万人次,同步为职工提供心理疏导、送文化、医疗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134万人次。

  做好普惠服务的同时,针对重点人群“雪中送炭”。

  2016年起,在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鏖战正酣的同时,工会将关注目光投向城市困难职工,努力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困难职工掉队”的目标。

  省总工会联合省级部门印发了《云南省总工会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落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相关政策的通知》以及10个实施细则文件,建立“1+10”帮扶体系,各级工会发动上万名工会干部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累计核查住房、车辆等信息23.2万人次,筹集资金9亿多元,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41.6万户次生活、助学、医疗、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扶,帮助落实就业、社保等政策7.3万人次,用了5年多时间,推动全省7.1万户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如期实现解困脱困。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1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推动企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4.7万个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实行厂务公开,5.8万户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各级工会累计培训职工代表50多万人次,并通过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创建活动,培育国家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4个,省级152个。

  对于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敢于亮剑发声。1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00多件,涉及职工2.5万人次,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组织参加安全生产检查21.37万次,查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86.8万件,参加处理工伤事故2.19万件,发动5.37万家企业、56.54万个班组、763.38万人次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筑牢了安全生产群众防线。

  勇担当 在大战大考中写好工会答卷

  在长三角、珠三角建立“娘家人服务站”服务云南外出务工农民工,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8项行动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关爱慰问抗疫一线职工……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发展的主战场在哪里,工会的服务就开展到哪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总工会找准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长的结合点,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带领全省各级工会在大战大考中主动担当作为,开创了工会工作新局面,书写了工会人的精彩答卷。

  在助力全省脱贫攻坚中,各级工会全力以赴实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慰问、脱贫攻坚一线职工健康疗休养、脱贫攻坚领域五一劳动奖表彰、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等七项行动,用一项项暖心服务为扶贫干部加油鼓劲,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

开展中秋国庆送温暖活动

  累计投入资金1052万元,慰问在驻村工作期间身故和遭受意外伤害的工作队员743人次。组织5900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疗休养。推荐表彰脱贫攻坚领域的全国劳模11人、省劳模40人,追授22名在脱贫攻坚一线殉职的职工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云南娘家人”服务站13个,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投入资金1.1亿元,培训农民工13.9万人次,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36.37万人次,介绍农村劳动者就业30.83万人次。

  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专项劳动竞赛,动员47家参建单位的3.8万名职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保障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开展服务易地扶贫搬迁职工群众行动,通过组织入会、促进就业等8项措施,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2020年,在助力疫情防控中,省总工会行动迅速,在全国工会系统率先推出关爱慰问抗疫一线职工六项举措和“强信心、战疫情、维权益、保稳定、促发展”等七项行动。

  目前,各级工会累计筹集资金2.2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工会干部对援助湖北、上海医疗队员进行全覆盖慰问,走访慰问各类站所、卡点、核酸检测点等1.7万个次,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一线职工62.3万人次。同时,通过组织志愿者进行爱心结对帮助、入户走访、生活服务等,积极关爱抗疫一线职工家属。

  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职工生活,全省工会为7.57万人次困难职工发放帮扶慰问金6363万元。在复工复产企业广泛开展“坚定信心、共渡难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职工稳就业、保岗位、保工资;开展“勇挑重担、共克时艰、决胜疫情”竞赛,动员广大职工保工期、保生产,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夯基础 加强自身建设让“娘家人”更贴心

  “有了工会这个‘娘家’,今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有可依靠的后盾了。”今年7月,云南宏班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成立大会上,新当选工会主席的李瑞兴激动地说。

  公司能顺利建会,离不开省总工会第一蹲点调研组的指导。今年5月,省总工会机关第一蹲点调研组深入曲靖市麒麟区调研,积极宣传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任务,宣讲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的基本职责,联动当地工会,帮助多家企业建立工会组织。

  到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2021年以来,省总工会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逐步建立健全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的长效机制,累计派出各级工会机关干部1400多名,组成380多个蹲点工作组,下沉到职工集中、劳动关系情况复杂的街道、园区,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蹲点工作,帮助解决问题2000多个,进一步密切了与职工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总工会始终坚持“增三性、去四化”,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工会组织活力进一步激发,工会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工会干部作风更实。

滇中引水工程项目技能竞赛工作推进暨“百日冲刺”系列活动

  系统谋划,制度先行。10年来,省总工会深入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修订、制定制度措施130项,有力提高了工会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2021年,省总工会对标国家和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云南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劳动和技能竞赛、服务阵地建设、普惠性服务、疗休养、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制定了3至5年的工作规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抓牢基层,夯实基础。10年来,省总工会持续加大对基层的经费投入,把基层工会经费留成比例从50%提高到60%,省总工会本级留成经费中用于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支出逐年增长,现已超过85%。2018年以来,省总工会共投入资金2.48亿元,补助基层建设项目178个,新增服务阵地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

  提升素质,壮大队伍。省总工会本级累计轮训工会干部2.35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工会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在全省建立起1500多人的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部投入基层一线工作,形成对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的有力补充。深化建会入会工作,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专项行动,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9万多人。

  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今年以来,省总工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部署,在全省工会开展“强作风、提效能、促发展、惠职工”专项行动。深化党建带工建工作,推进工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工运事业的发展优势。建立各级工会干部直接联系和结对服务职工群众制度,发动各级工会干部走出机关,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

  10年来,省总工会还先后与越南老街省劳动联团、老挝琅勃拉邦省工会、韩国劳总全国出租车产业釜山分会、新西兰第一工会、印度工人工会等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接待新加坡、意大利等工会来访36批718人次,组织26批179人次到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工会进行访问,积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阶级故事,在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工会作用。

  竭诚服务职工,凝聚发展力量,云南工会一直在路上。下一步,全省工会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把广大职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工运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 郎晶晶(云南日报)

  云南省总工会全媒体新闻中心供图

编辑: 徐腾延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当好职工“娘家人” 凝心聚力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