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团结奋进再谱新篇
楚雄市城区 云南日报通讯员 王洪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大跨越、各族群众大团结、文化文明大进步、人民生活大跃升、生态环境大改善、作风效能大变革的十年,更是城乡面貌发生沧桑巨变的十年。
十年来,楚雄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把“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与省委、省政府对楚雄各个阶段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展现了楚雄形象、体现了楚雄担当、凸显了楚雄特色、作出了楚雄贡献。
牢记殷殷嘱托 勇担职责使命
长期以来,楚雄州一直是乌蒙山片区和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也是云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州有8个县市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其中有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个省级重点县、1个嵌入市,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党中央吹响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楚雄大地焕发决战决胜的蓬勃激情,“10万扶贫大军”决战脱贫攻坚战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全州7个贫困县摘帽、25个贫困乡镇退出、644个贫困村出列、33.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今天的楚雄,彻底解决了困扰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正以接续奋斗的姿态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楚雄州始终牢记“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殷殷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全州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18年,楚雄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全州GDP总量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由2015年的第11位晋升到2021年的第七位,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始终牢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要世世代代守护好”的殷殷嘱托,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建设。2021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0.01%,湿地保护率居全省第二位,39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87.2%,10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9%,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大姚县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双柏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水土保持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国家森林乡村28个和省级生态文明县市8个、美丽县城3个。
始终牢记“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殷殷嘱托,用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最大限度在我省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强支撑、作贡献。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入选“全国十大医改经验”向全国推广,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通过持续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华能、隆基、龙佰、神威、晶科、宇泽等世界和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扎根楚雄;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州市场主体总数达24.32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00.64户,每千人拥有企业20.27户。
推动产业强州 共建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经济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0.0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08.12亿元、年均增长10.3%。
随着全省第一片高效单晶硅电池片在楚雄市晶科能源(楚雄)公司投产,全省首个“8+3”新能源配套接网工程——装机1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在武定县田心乡建成投产,全省第一个锂电池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深圳远信年产2GWh锂电池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在姚安县落户建成投产……
楚雄州全产业链打造绿色硅光伏、绿色钛、绿色钒钛、绿色铜产业集群和“风光水储充”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引入隆基、晶科等企业,新兴产业加速显现、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楚雄州绿色能源产业实现产值465.62亿元,其中,绿色硅产业产值183.82亿元、绿色钛产业产值55.93亿元、绿色铜产业产值140亿元。绿色产业占全州产业的比重达80%以上,楚雄绿色产业快速崛起。
“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十年来,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元谋蔬菜、南华野生菌、大姚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享誉世界;自主选育粳稻品种“楚粳48号”成为西南地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常规粳稻品种;国家南繁科研育种(扩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种业产业发展正蹄疾步稳。全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势头强劲,已成为全省第二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十年来,楚雄州以综合交通、水利、能源、数据、商贸物流“五大枢纽”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发力、夯实基础,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是2012年的4.45倍,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建州以来投入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
武易、楚姚、昆楚、楚大等一批高速公路顺利通车,楚雄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州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硬化路、5个县市通动车,高速公路里程766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603公里。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全面完成,滇中引水楚雄段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实施,区域互济、均衡优质、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与利用体系加快形成。全州城市、乡镇、行政村光缆覆盖率达100%,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实现城市、乡镇、行政村全覆盖。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大通道和云南电力交换枢纽地位持续巩固提升,过境电量占云南省西电东送电量的65%。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提高10.84个百分点。
今天的楚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力夯实、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十年来,楚雄州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节节攀升,民生支出逐年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42152元和14392元。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3.79万套、棚户区改造7.93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1.5万户。
楚雄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率先在全省出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养老服务条例》,中彝医药在传承中发展,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以上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达标。法治楚雄、平安楚雄建设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显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
关键词
总量扩大
由2011年的5大产业发展到如今的10大重点产业
增加值从192.8亿元提高到1090.6亿元
GDP比重从47.7%提高到67.8%
2021年绿色硅产业产值达183.8亿元、增长47.8%
结构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末的22.4:43.2:34.4
调整为2021年末的19.4:42:38.6
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末的130亿元
提高到2021年末的416.3亿元
基础夯实
2012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10年累计完成投资超1万亿元
园区基础配套从“三通一平”提升到“九通一平”
园区入园企业突破1000户
楚雄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效能提升
产业链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成功引进一批链主企业
形成了绿色硅、绿色铜、绿色钛、绿色钒钛、绿色食品、
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一批全产业链新兴产业
云南日报记者 吕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