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5.3%!为了这一份“成绩单”,云南拼了
增长5.3%!这是今天大家都在热议的云南省一季度经济运行“硬指标”。
增长5.3%的背后,云南省一季度经济形势到底如何?4月21日下午,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曲靖市人民政府、玉溪市人民政府等部门举行云南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5.3%”的背后,云南顶住了怎样的压力?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又将如何实现经济指标逐季提升?
增长5.3%的背后
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经济下行压力,云南省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实属不易。
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云南一季度“成绩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66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逐季回落趋势得到扭转,较去年三、四季度当季分别回升1.7个、2.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符合或好于预期。
“成绩单”背后,离不开疫情处置有力有效的行动力。云南迅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及时实现“动态清零”,省内未发生大规模反弹,未出现病例向省外扩散,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工业项目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陆晓龙介绍,“工业项目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在一季度“成绩单”中表现“亮眼”。
云南抓住碳达峰碳中和、中老铁路通车等机遇,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增长33.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8.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5位。主要行业中,烟草制品业增长15.1%,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41%,医药制造业增长5.1%,电力、有色实现扭负为正。
稳增长“组合拳”力度空前
从一季度经济指标中不难发现,云南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已产生实效。
全面落实国家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出台2022年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纾困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在政策精准性、资金扶持、覆盖市场主体等方面力度空前。
滇中地区仍是全省投资增长动力源
一季度,云南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一招”,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1343个,实际完成投资162.7亿元,新入库项目较去年同期增长54.3%。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12.7%的较高增长,3月完成投资创历史新高,为全省经济“开门红”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陆晓龙介绍,十九大以来,首次以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形式高位推动全省项目规模化加速落地。一季度,全省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9429个、较去年同期增长19.5%,新入库项目3184个、较去年同期增长54.3%。
重点行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水利投资持续高增长,自2021年8月以来,连续7个月保持30%以上高增速,今年1-3月同比增长42.8%。交通投资增速同比增长7.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能源投资快速增长,“8+3”等新能源项目自2021年集中落地、累计开工已达88个,拉动能源投资在2022年一季度集聚释放,同比增长80%。
此外,滇中地区1-3月完成投资约占全省投资的60%,仍是全省投资增长动力源;一季度,玉溪投资增速领跑全省,达22.5%,普洱、楚雄、丽江等7个州市紧随其后实现投资增速“双超”(超全省平均增速、超全年目标增速);昆明、大理投资增速大幅回升,分别较1-2月提高9.2个、36.2个百分点。
一季度,农业投资、旅游业投资、数字经济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分别达34.6%、28.4%、24.9%。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3.8%,投资增速为5年来最高,占全省投资的19.1%,较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持续散发支撑动能
陆晓龙介绍,云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工业“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其中,烟草行业增长15.1%、石油行业增长31%、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41%。
与此同时,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市场主体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9.2%,其中,工业引资同比增长47%、占28%。强力推进市场主体倍增,一季度净增“四上”企业663户,净增市场主体10.6万户、增长18.2%,净增量创历史新高。
粮食生产稳定有保障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杰介绍,云南省粮食生产稳定有保障。“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要达到6287万亩、粮食产量要达到1930万吨的目标”也将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目前,全省播种夏粮1486万亩,比2021年增加了16万亩,已收获夏粮39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7%,预期夏粮可实现增产。截至4月15日,全省已播种秋粮1250万亩,进度略快于去年同期。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65万人
在民生保障方面,云南坚持就业优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65万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0元,增长6.1%,快于经济增长。全省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稳定。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达75.5%。
妥善处置各类风险,积极应对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寒潮雨雪等自然灾害,配合做好“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一季度曲靖市GDP增速全省排第一
一季度,曲靖市GDP增速全省排第一。2022年一季度,曲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排名全省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10.6个、全省6.8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44.6%、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
曲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静进一步解释了曲靖的发展动能。
传统产业,曲靖“全力改”。2022年一季度,烟草、煤炭、钢铁、焦化、建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18.7%、6%、28.5%、7.9%。
新兴产业,全力培育壮大。曲靖围绕“建设先进制造基地”的定位,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系统谋划了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产业项目,新兴产业动能不断释放,2022年一季度,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1.1%。
绿色硅光伏产业方面,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硅光伏产业园,引入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阳光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配套产业+光伏电站”产业链,建成40GW硅棒及切片产能、建成产能可实现年产值400亿元,建成和在建硅棒及切片产能80GW、占全国产能18%左右,签约落地20万吨多晶硅项目、占全省规划产能60%以上,拟建260万吨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占全省规划产能50%以上。
新能源电池产业方面,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引入宁德时代、德方纳米、亿纬锂能、中科电气等行业龙头企业,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产业链,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材料制造向全产业链拓展,建成和在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34.5万吨、占全国产能的31.3%。
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方面,引入中铝国际、今飞、万里扬等绿色铝精深加工企业,构建全省最为完善的“阳极炭素—电解铝—铝合金—铝型材—再生铝—综合回收应用”产业链,建成70万吨阳极炭素、68万吨电解铝、30万吨再生铝、61万吨铝合金、40余万吨铝型材、6万吨铝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产能,原铝就地加工转化率达84.99%,较2020年提高6.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余个百分点。
有机硅新材料产业方面,建成20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云南硅材二期20万吨有机硅单体、众合8.5万吨有机硅新材料等项目和5000亩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园稳步推进,实现全省硅化工产业零的突破。
玉溪市一季度实现“开门稳”
一季度,玉溪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一季度实现“开门稳”。
玉溪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朝伟表示,围绕重点领域抓储备,玉溪梳理年度支撑项目1130个、总投资40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78亿元,12个项目纳入云南省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盘子。
同时,围绕全年目标,找准玉溪产业结构不优、附加值不高,新兴支柱产业支撑培育不够的短板弱项,确定了“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的思路,成立了10个制造业全产业链专班并实体化运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电池、卷烟配套、绿色钢铁3个千亿级和生物医药、有色稀贵、绿色食品、绿色建材、新能源电力装备、数控机床、数字产品制造7个百亿级产业。
今年以来,玉溪与云南恩捷、惠州亿纬锂能、浙江华友钴业和云天化等多家上市公司签订了千亿级新能源电池项目投资协议。一季度,丰元股份锂电池高能正极材料、恩捷锂电池隔膜、烨阳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红塔集团、玉昆、仙福等传统产业重大技改项目加快推进,泽润生物二价宫颈癌疫苗、嘉和生物单抗药获批上市,沃森生物mRNA新冠疫苗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审批。一季度,全市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76个、总投资325亿元。
云南拼了
全年经济增长7%左右,不动摇!
陆晓龙坦言,当前,云南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下行及衍生影响超出预期,商贸服务业复苏仍较缓慢,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金融稳定运行存在隐忧,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但是,云南发展的比较优势加快释放,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云南将坚持全年经济增长7%左右的目标不动摇。一揽子助企纾困惠民政策先后出台,将有效帮助实体经济企业解决困难,稳住经济发展大盘。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为大通道、大物流、大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年内将陆续投产,电力保障加快改善,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集群化发展态势良好。
电力“保安”与保供,都重要!
云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李勤表示,截至3月底,全省统调火电存煤197万吨,同比增加了73万吨;水电蓄能20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8.9亿千瓦时,达到近年最好水平,为二季度和全年电力保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在绿色铝等产业拉动下,云南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省能源局将努力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保安”与保供、当前和长远的问题。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煤矿整治和产能释放,力争全年原煤产量6000万吨以上,并强化分析研判、优化调度,滚动调整火电运行方式,提高发电效率。提高用电精细化水平,守牢民生用电底线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红线。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督促指导电网企业加快接网工程建设,全力保障新能源接网消纳,确保今年新增装机1100万千瓦。
全年重点水网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全力推!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訚楠表示,今年后三个季度,要抓好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工作。
全力推进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水利项目,主要是加快推进滇中引水一期工程、耿马灌区、弥泸灌区、石屏灌区、保山坝灌区等项目的建设进度。
加快推进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小石门、桃源、南瓜坪、清水河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实现开工建设。2022年,全年力争新开工347件重点水网项目、总投资1373亿元。
加快谋划实施水库扩建扩容、库库连通及库河连通、跨区域引调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四大工程”建设,特别是近期将启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年内确保完成抵边行政村供水工程建设。
3年进入营商环境全国一流,得做到!
“三年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并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已被云南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陆晓龙介绍,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监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云南要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成立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实行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制,由省长总负责;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项组,分别负责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财税金融贸易、法治建设和法律服务、包容普惠创新等5个领域相关工作,由各领域分管副省长担任专项组组长。
参照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紧盯先进地区的标杆做法,深入比对查找云南营商环境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同时,加快推进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开发上线用户画像、掌上办公、掌上审批、掌上监督、多语种服务等新功能,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便捷服务,全力打造智慧高效的便民利企服务体系。鼓励各地各部门紧密跟踪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改革要求,持续对标先进地区创新实践,着力推动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路子。
记者 闵楠(开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