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三个变化”见证安宁木厂村幸福时光

2022-04-13 09:05:37   来源:昆明日报

  57岁的孙占芬是安宁市八街街道摩所营村委会木厂村小组的村民。她对村里的变化可谓是“了然于心”,“村里最大的变化有三个:越来越干净、越来越舒服、越来越好在。”她说。

  近年来,摩所营村委会紧抓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乡街子等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木厂村小组凭借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优势,成为摩所营村委会乡村振兴的代表。

  村庄美起来

  木厂村是一个古韵悠长的地方。因古时是安宁片区运送木材的中转站,随着木材流通、交易,人员聚集形成了村落。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现在的木厂村干净清爽,村内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村民们在亭台中休憩闲谈。

  “村子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孙占芬在村小组的老年爱心食堂工作。作为爱心食堂的老员工,她每天的任务是为村里的20名老人做饭。“这是政府给村里老人的福利,我们都心存感激!”孙占芬边洗菜边笑着说。

  村里的老年爱心食堂原来是村里堆肥的泥塘。木厂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孙丽琼介绍,为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照料好他们年迈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村小组在安宁市民政局的大力扶持下,将泥塘清理后建成了如今的“木厂村老年爱心食堂”。食堂每天为老人提供中、晚两餐,每餐都是两荤两素一汤的爱心营养餐,并确保每日菜品不重样。

  2014年,木厂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在2017年建成4个小广场、2个环保公厕、1个环湖走廊以及1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村里的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

  木厂村的清风亭广场,是目前当地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之一。2017年以前,大家都叫这里“牛粪窝窝、啤酒塘塘”。之前,村中的生活污水汇集于此,水牛在此打滚,导致整个池塘臭不可闻,周边群众怨声载道。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牛粪窝窝”变成小广场,每到晚上七八点钟,村民们就聚集在此打牌、唱歌、跳舞、健身,昔日的臭水塘变成了村民休闲聊天的广场。

  生活富起来

  村庄美了,村民的腰包要鼓起来,生活才会幸福。

  八街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八街街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规划了八街河沿岸生态旅游带——以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为主导,形成现代农业体系,努力把八街打造成为“最美乡村”。摩所营村委会正处于八街河沿岸生态旅游带上。

  摩所营村委会是传统农业种植区,有良好的灌溉系统和便捷的交通。“我们村小组通过土地流转,700多亩地为村民带来2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木厂村小组组长孙光友说,土地流转出去后,很多村民进入企业务工,一年的收入也有三四万元。现在,木厂村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超2万元,木厂村成了周边村子村民眼中的“小康村”。

  村子富起来后,村民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木厂村是一个老村和新村融合发展的村子。以前,新村的人嫌弃老村脏乱差,不愿意过去。而老村的人看不惯新村的人“穷讲究”,导致新村的人和老村的人不爱来往,这一“三八线”就变成了新村、老村群众的隔阂线。

  “随着木厂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老村和新村一样美了,人们的思想转变了,隔阂消除了,新村和老村的群众也喜欢到清风亭广场一起打牌、跳舞、聊天、拉家常了。”村民韩富昌说。

  “人勤地不懒,越干越有味。”八街街道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方玉勤说,在摩所营村委会和木厂村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木厂村先后荣获“国家美丽乡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等称号,村民“精神、物质”双丰收,日子越过越幸福。

  记者 赵书勇(昆明日报)

编辑: 冯雅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