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国际旅交会】 打卡云南黄金旅游线 | 行走西双版纳 看旅游是什么颜色
“楼房里的实验室很常见,但热带雨林里的实验室大家见过吗?”近日,记者随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主题采访团走进西双版纳,在植物学博士刘芝龙带领下,记者来到望天树景区雨林学校,只见这个现代化科普实验室与热带雨林几乎没有边界,研究的物种就在身边,出门即可观察、采样、获取第一手数据。
“雨林学校项目由西双版纳望天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林奈实验室共同建设。林奈实验室以景区为窗口进行课程设计,定期邀请相关博士及专家授课。”刘芝龙介绍,《微观世界》《生命的颜色》《雨林水质检测》《水果的甜与糖》《热带植物叶片含水量大比拼》《DIY人工琥珀》等课程寓教于乐,学生、家长参与热情高,截至目前已开展超过100期。
“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素质教育需求旺盛、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雨林学校有望成为传统的望天树景区提升品质的核心项目,以及实现‘旅游+教育+生态保育’复合产品输出的最优形式。”刘芝龙表示。
“孩子在网络上看到亚洲象在西双版纳得到保护、救助的故事后很感兴趣,趁着暑假带她来实地感受一下。”在野象谷景区,和山东游客韩龙家一样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不在少数,停车场停满了旅游车辆。
设在景区的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先后参与野生亚洲象救护(助)20多次。一个个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越来越多游客对西双版纳人象和谐共处的关注和兴趣。
“野象谷景区对接全国研学社团、中小幼学校,提供研学旅行、毕业旅行、拓展研修等活动。我们会定期前往景区的大象学校授课,分享救助故事、保护理念,一定程度带动了旅游发展。”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象爸爸”陈继铭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正值暑期,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十分热闹。除了传统经典景观,在环境教育中心持续举办的“雨林之美——从西双版纳到中南半岛”展览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为配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联合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结合中科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中国植物园联盟、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多年研究成果,利用声光电等技术和标本、模型等物件,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包括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种子多样性在内的热带雨林的神奇和壮美。
“抓住COP15机遇,推出原创展览、环境教育、文创展销等科普旅游项目,让久负盛名的植物园又火了一把,也带动更多人了解、关注、保护热带雨林。”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刘光裕说。
“绿色是西双版纳的底色,生态是西双版纳的本色,保护是西双版纳的特色。”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多年来,西双版纳以多样性的动植物资源开发了一批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西双版纳将突出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规划出特色突出、功能齐全、项目多彩的生态旅游产品,在保护生态中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原来,在西双版纳,旅游是绿色的!
记者 朱海 文/图(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