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丨传播绿色理念 携手保护滇池

2022-06-07 09:01:49
来源:云南日报

  六•五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联合多家环保机构,开展了三场以滇池保护为主题的环保活动。

  一起保护滇池湿地

  在滇池保护治理基金的支持下,昆明环保科普协会组织40余名市民志愿者,于6月5日上午,在斗南湿地开展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滇池关爱日”系列活动。

  活动邀请了滇池研究院的专家,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昆明湿地的常见鸟类进行了科普。截至“十三五”末,昆明共建成滇池环湖生态带6.29万亩(外海5.64万亩、草海0.65万亩),其中湖滨湿地2.55万亩、生态林1.47万亩、陡岸生态带0.93万亩、自然恢复的湖内湿地1.34万亩。在滇池的演化历史进程中首次实现了“湖进人退”。

  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和昆明环保科普协会也在活动现场摆放了展板,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功能、湿地的植物分布和我们在湿地可以做什么等内容展开了科普讲解,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看。

  在学习了科普知识以后,志愿者们亲自下水体验了桨板,乘坐桨板到平时难以到达的水面,近距离观看了湿地中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区别,观察了涉禽和游禽不同的生活习性。在这样的亲密接触中,亲身体验到了湿地中昆虫、鱼类、鸟类和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感受到了湿地的重要性。

  翠湖生物多样性亲子定向越野

  “城市生物多样性亲子定向探索”第二期活动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翠湖公园圆满举办。这是由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发起,昆明市五华区知云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韦伯科技教育参与的系列公众环保教育科普活动。

  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翠湖定向越野打卡,以认知生物信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方式为引导,旨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公众积极探索翠湖生物多样性的奥秘,培养当代青少年及社会公众要以保护自然、爱护自然、保护我们所居住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己任。

  活动于13点30分开始,二十余组亲子家庭在起点处领取指北针、地图、打卡手环等工具,在韦伯老师的细致讲解使用方法之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打卡关卡并不是体力定向,而是增设了非常多的趣味知识任务,比如“行走的生物调查表”“寻鸟骰子”“拼图接力赛”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让参与的青少年及家长对翠湖的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更深刻。

  一位明通小学3年级的小朋友表示,“我以前和妈妈来翠湖散步都没有注意到有这么多生物,原来并不是所有的竹子的杆都是圆柱体,我今天就认识了方竹,太奇妙啦!”

  同行的家长也在说:“我每天晚饭后都会来翠湖散步,感觉对翠湖是闭着眼都能走了,但是今天通过任务拓展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观察到了翠湖的生态变化,以这样的方式去呼吁大家关注生态发展,真的很棒,给活动主办方点赞。”

  捞渔河-城市河流徒步与探索

  6月5日,在地自然招募20位公众,顺捞渔河河道逆流而上,至捞渔河源头松茂水库,徒步探访城市河流。本次活动为滇池生物多样性公众教育系列活动,由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支持,昆明市西山区在地自然体验中心执行。

  活动开始后参与者们依照兴趣分为两个主题小组,按照每组主题探索。一路上徒步近10公里,沿路做自然观察、简单监测了行进途中捞渔河上中下游不同位置的水质。途中大家都对河道、湿地修复非常感兴趣,并对现在河道在城市中的地位及作用产生讨论。在徒步接近尾声时,主题为城市河流新颜旧貌的小队队员们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对捞渔河的映像,以及听父母口中讲述的捞渔河以及滇池的旧貌。水质检测主题小队分别分享了今日沿路水质监测的结果。最后大家对今日活动感慨良多,谈论到了城市河道、城市湿地以及滇池的变化,并讨论到了对昆明的影响。

  该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希望能带领更多的公众走进滇池流域的河道,了解入滇河道的变迁,倡导大家从身边的河流开始,对怎样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所思考和行动。

  记者 王琼梅(云南日报) 摄影报道

编辑: 朱东然
世界环境日丨传播绿色理念 携手保护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