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行路两相宜

2022-05-18 14:35:56
来源:云南日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深化,“读书”和“行路”愈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5·19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记者报记者采访了省内5位资深文旅从业者。他们在回顾从业经历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对疫情下文旅业复苏、转型、发展的思考和探索,并对同行特别是年轻文旅人送上寄语,希望大家一起为行业发展增强信心、迎难而上。

韦坚

  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韦坚 拥抱变化再次出发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然疫情让行路受阻,那就应该多读书,包括有字之书和文物等无字之书,积淀自己,为新征程提供新动力。”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韦坚有感而发。

  作为深耕行业多年的博物馆人,韦坚先后经历了云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前、免费开放后、新馆建成投用、文旅融合4个重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转变,艰难困苦常伴其中。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业界的不懈努力下,目标最终都成功实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包括云南省博物馆在内的所有博物馆不得不再次作出转变。“疫情是一道难题,有机遇更有挑战,博物馆人必须拿出勇气破题。”韦坚表示,经过不断思考和探索,两年多来,云南省博物馆在模式创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模式创新包括展览形式、教育形式和传播形式的转变。”韦坚介绍,展览形式上,在做好预约、错峰、限流、消毒、扫码、测温等措施,营造安全、放心环境基础上,增加、增强线上展览,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就展”同步推出网上展厅,吸引近200万人次在线观展,有力促进了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形式上,深入挖掘研究历史资源和精神财富,打造展现抗疫精神的“1158+云南最美逆行者”等富有时代气息、鼓舞人心的创意产品,同时把以往的线下场所和活动搬到线上,开设“云讲解”“云手工”等栏目,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看文物、听故事、学手工,多角度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传播形式上,积极运用“两微一站”(微博、微信、网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听,历史在说话”等音频、短视频节目,开展直播看展,让文物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云南省博物馆目前正朝着网络化、智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前进。一方面,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3D、AR、VR等先进手段,创新展览模式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另一方面,加强展品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带动社会各界传承、丰富、创新文化内涵。另外,在元宇宙概念中,博物馆也大有可为。”韦坚认为,行业发展道路的明确,也对年轻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希望他们积极学习、打开思路,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和项目,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记者 朱海 文/图(云南日报)

 

李训涛 

  智源书店老板李训涛 阅读之旅有趣有味

  李训涛和他的智源书店已一起走过25年的时间,虽然平日里他因为要照顾书店没有特别多的时间外出旅行,但在他看来,阅读之旅有趣又有味。

  李训涛邀请记者在书架前坐下,聊起那些与书相关的旅行。从茶马古道说到欧洲文化,从《书店风景》聊到《人类群星闪耀时》。他说,在书里可以畅游古今,也可以收获许多惊喜的体验。比如,阅读钱穆的《国史大纲》时,他了解到昆明市宜良县岩泉寺与钱穆的渊源,便带着对书中文字的思考,来了一场实地探访。阅读《孤独星球》时,他发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莲花村这个宝藏之地,便驱车前往。

  “读书,你才知道你想要什么,怎么面对这个世界。有了读书的积累,旅行才不只是‘到此一游’。”从李训涛的话里,总能听到他对书的热爱。作为一个爱书人同时也是一个书店经营者,面对疫情和电子阅读兴起等压力与挑战,他始终努力坚持这份热爱,在书店实践不同的创意和玩法,向读者传递这份热爱。

  智源书店的装修风格简约又透着浓浓书香,书店只留有8个座位,客人可以享受独家的阅读体验。在书店经营过程中,李训涛结交了许多朋友,通过朋友的介绍,李训涛找到美味的面条、包子、水果、咖啡豆等放到书店里,让书店成为一个有趣的“生活小店”。

  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到智源书店的人少了许多,现在,客人正慢慢多起来。不少人是看到网友在“小红书”平台发的帖子找来的,他们来了不一定是买书,有喝咖啡的,有专门来拍照的,李训涛也都欢迎。在他看来,书店的内核是人们精神的家园,但表现形式不应该是统一的样子,市场环境在变化,客人的需求在变化,书店经营也不该一成不变。

  李训涛说,他曾在书中“游览过”位于法国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莎士比亚书店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为读者提供床位等服务成为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向往之地。他听姐姐介绍过一家比利时的书店,书店里有演奏厅、吧台等,红酒旁陈列着有关红酒的书籍,奶酪旁售卖奶酪相关的书籍,休闲与阅读形成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云南本地,璞玉书店漂亮的装修、丰富的书籍让人看到“梦想中的书店”,许多新兴的独立书店各有不同的特点。李训涛认为,书店的经营模式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年轻一代的书店人正进行各种探索,在智源书店这一方小天地,他也愿意去尝试更多新颖的想法。未来,他希望以更有深度和特色的书籍让书店形成更独特的阅读空间。

  记者 刘子语 实习生 马艺菲/文 记者 字剑飞/图(云南日报)

 

金飞豹 

  探险家金飞豹 梳理资源助力转型

  著名探险家、“秘境百马”创始人金飞豹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他从探险家、旅行家变为云南文旅资源的项目设计者,在参与云南的旅游步道、国家步道等项目的建设时,他对云南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目前这段时间,业内人士应该重新梳理资源,在转型中迎接云南文旅重启。”金飞豹说。

  “我出生在云南、生长在云南,我热爱这片土地。2018年5月19日,‘秘境百马’开跑。在100天时间里,我用奔跑的方式重新认识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我希望我的家乡能被世界认识。”金飞豹说,“浓厚的民族文化、多样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亮丽的名片。我们应该梳理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向世界展示云南之美。”

  他认为,疫情过后文旅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都会有巨大的改变。疫情让文旅活动从线下搬到线上,线上马拉松、线上健身、云游景区都是最近的文旅热词。

  “以我们跑马拉松的人来说,以前大家总是一起跑,现在都是通过秘境纵横、悦跑圈等运动App在线跑。在跑友圈里大家已经习惯了也喜欢这样的跑马方式。”金飞豹说,人们的出游将更注重康养体验,像半山酒店、主题酒店、赛事旅游、亲子旅游、户外运动等都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疫情过后大家出游会更注重体验性和主题性,特别是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将会更受欢迎。而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更符合人们康养体验的需求,因此,云南有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与传统团队游不同,人们更多会选择自由行。金飞豹分析,“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全国,哪里好吃、好玩,怎么出行,通过手机就可以查到详细的攻略,还可以订票、订房、订餐……”智慧旅游、召集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将会成为云南文旅的主角,也会成为云南文旅新模式。

  对从业人员来说,旅游主播、旅游带货会成为文旅行业的新市场,旅游服务群体也将从旅行社形式向个人形式转移。“举例来说,一名持证导游成为主播,那么他就可以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游记、攻略、召集令,并就此开展旅游服务,这也会成为云南文旅行业的新业态。”他说。

  “疫情过后,我计划跑遍中国56个民族聚居地。”金飞豹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奔跑的方式感受家乡美、中国美。

  记者 冯雅昕(云南日报)

 

刘飞 

  昆明市导游协会副会长刘飞 短途市场大有可为

  当谈到疫情下旅游行业的转型与发展时,昆明市导游协会副会长刘飞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出境游按下了暂停键,国内旅游行业纷纷将目光转向省市内短途游市场。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云南省旅行社协会、云南省导游协会和昆明市导游协会将在昆明市推出几款短途游新产品,包括滇越铁路游、滇缅公路零公里起点游、轿子雪山之旅、参观昆中药博物馆以及昆明周边乡村研学游等。在制定旅游路线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平时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地点,例如昆中药博物馆。游客们既能通过博物馆了解更多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又能观看中药的生产过程。”除此之外,刘飞表示,昆明周边的乡村研学游逐渐受到中小学游客群体的青睐。乡村旅游+研学的形式,既能吸引更多学生群体到乡村体验生活,又能大力推广昆明本地的民族非遗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基于此,我认为短途游市场十分值得开发。一是可以让昆明人更加了解昆明,二是能促进昆明市旅游业发展,一举两得。”刘飞说。

  当谈起工作经历时,刘飞告诉记者,他做过17年的导游,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应该格外注重提升自身素养,培养自己应对、处理、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刘飞还呼吁广大青年旅游从业者必须增强爱国意识,苦练内功,勤于钻研,提高个人业务能力。

  记者 李雨瞳/文 字剑飞/图(云南日报)

 

胡文琨 

  昆明蜂鸟运动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琨 力推沉浸式深度游

  “云南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条件方面,从最低海拔70多米的河口到6700多米高的梅里雪山,其间蕴含的地质地貌、气候和生态多样性让人叹为观止。人文条件方面,云南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聊起云南旅游,胡文琨滔滔不绝。他说,只有沉下心细细体味,才能真正感受云南的美。

  胡文琨在云南是圈内有名的资深文旅人。作为昆明蜂鸟运动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些年来,他发起、组织过汽车自驾、摩旅、登山、团建等多类户外运动。而作为旅行发烧友,他常年在路上。

  谈到与旅行的缘分,胡文琨感触颇深。“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每到假期,大人们就会组织各式户外活动,汽车、摩托车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胡文琨看来,自己之所以对户外运动如此痴迷,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电影也激发了他探索未知、挑战自然的兴趣。“我记得2000年上映了一部美国电影叫《垂直极限》,当中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时紧张、刺激的气氛,让我至今难忘。”他回忆道。如今20多年过去,胡文琨已是“登山老手”。此外,他还尝试过漂流、潜水、汽车场地越野赛等运动项目。

  不过,胡文琨最热爱的户外活动还是自驾。“我1989年第一次自驾去西藏,从此便爱上了‘在路上’的感觉,因为有些风景,只有在路上才能看到。”目前为止,他开车、骑摩托车进藏的次数超过30次,着迷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路上有的不只是风景,还有困难与危险。去年的“拉力中国——滇藏新甘蒙黑吉辽”沿边骑行活动期间,胡文琨和其他云南摩旅爱好者在新疆经历了90公里长的沙尘暴。“那天黄沙弥漫,能见度极低,我只能勉强看到前车的尾灯,细沙打在头盔上的声音则听得非常清晰……”当时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

  作为资深从业者,胡文琨对于省内旅游业的现状有自己的见解。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许多旅游活动无法正常展开。不过,他并不悲观。他认为,疫情终究是暂时,作为文旅人,应该积极拓展新景点、新线路、新玩法,为疫后行业复苏做足准备。

  胡文琨的信心来自经验,更来自他对云南丰富旅游资源的了解。他表示,除了“打卡”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热门旅游目的地以外,“打开”云南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和朋友一起登哈巴雪山,带家人去219沿边国道自驾,顺滇越铁路、茶马古道徒步,品尝各地民族特色美食……“我相信,长周期、线路化、定制化的沉浸式深度游将是未来云南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只有住下来、沉下心,才能真正体味到云南的精髓。”

  记者 王靖中(云南日报)

编辑: 冯雅昕
读书行路两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