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汽车旅游营地用创新拥抱春天

2022-03-11 09:37:26
来源:云南日报

  3月9日,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草坪上浮现出点点新绿。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不少游客来到丽江东巴谷汽车旅游营地准备欢庆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

  临近节日,逐渐升温的营地让每个人都感到暖暖的。大家在草地上充满活力地玩游戏、做活动,在大自然中欢畅淋漓地笑着,把烦恼抛在了山林之间。

  “今年的‘三多节’,我们做了很多准备。除了请游客一起体验东巴祭祀祈福、打跳联欢等一系列民族文化活动外,还在每个院落里特别增加了富有民族风情的元素,营造节日氛围。”营地负责人子宏文介绍,营地服务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景区,他们的环节更多且长,每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旅游产品的呈现。开春以来,他和同事们在如何提升营地传统展示内容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怎样更好地打造一个让游客能拥有“沉浸式体验”的营地,也是近期的工作重心。

  2020年至今,子宏文和同事始终用“创新”,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

  子宏文说,能全力创新,以“变”应对市场之“变”,是因为有政府层面的支持。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今年3月,云南省也印发了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相关文件。

  子宏文对此很有感触。“2020年,省里就出台了《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可以看出,国家、云南省层面对文旅行业在疫情下的发展非常关心,企业也确实从中受益。”

  能全力创新,拥抱春天,也需要企业层面的主动作为。子宏文在采访中一再提到“变总比不变好”“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话。

  他举例说,疫情背景下跨省游的开展、吸引省外游客到营地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度让他们非常头疼。但是,大家不断重新认识自我,进一步明确营地是“流动的家的停靠点”这一理念,随之而来就认识到,如果仅靠丽江区域内开展活动,发展极为局限。“所以,我们选择以‘营地+’创造新的玩法和项目,推陈出新,挖掘本地客源市场消费潜力。” 依托2500亩的营地占地面积,企业打造了“营地+活动”“营地+丽江美食”等新产品,建设户外探险中心、酒店;还开发“营地+茶马古道文化+108公里野外徒步”,推出适合女性游客的徒步线路。他们看到了“云南人游云南”游得更精彩的需求,始终紧紧围绕着市场来做文章。

  “未来,我们将关注研学、康养、休闲体育等旅游业态的发展,也希望营地和这些业态能更好嫁接。” 子宏文说,2022年的春天到来,他们会伴随着温暖的春风,继续创新探索的脚步。

  【感言】

  疫情背景下,旅游业很难。但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营地旅游依然火了。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国内有2万余家露营地相关企业。另外,2020年小红书社区露营相关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271%,露营相关笔记浏览量同比增长170%。

  游客在云南香格里拉草原上露营,到广西桂林清潭边搭帐篷……从年轻人到年长的“花甲背包客”,大家都越来越喜欢和家人或朋友在帐篷里、在房车里享受自然风光,解锁更多旅游新玩法。

  营地旅游之所以能火,是因为作为一种新业态,它契合了当前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也满足了疫情背景下,消费者对能安全游玩、缩小出游半径、不降低出游品质的需求。

  借助“营地游”业态,云南企业也在努力成长。他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除了靠强有力的“外因”支持,驱动力也来自内部。坚定信心,瞄准市场需求、实现“一变再变”的创新、丰富旅游产品内涵,这是丽江东巴谷汽车旅游营地给出的答案。

  面对一个“难”字、在快速变化发展的行业里,坚持“永远在路上的创新”,更多企业才能尽情拥抱春天。

  记者 韩成圆 实习生 马艺菲(云南日报)

编辑: 李文君
丽江汽车旅游营地用创新拥抱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