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成就了别人的诗和远方| 让非遗变“年轻”

2022-03-10 11:18:11
来源:云南日报

张洪义在品茶

  【故事】

  张洪义是普洱沱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一位茶艺师,他的日常工作是茶艺教学以及品鉴、制作普洱茶。

  春节期间,张洪义来到哀牢山风景区,找到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支起小桌子,摆上了心爱的茶具,在壶里放上茶,浇上热水。随着水蒸气慢慢升腾,茶香四溢,这幅舒适惬意的“山水画”吸引了不少游客,张洪义便邀请游客们一起喝茶,交流茶文化,分享茶知识。

  交谈中,张洪义发现许多游客对云南茶都有着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围绕着游客感兴趣的话题拍摄制作了系列短视频。这些视频不仅分享了关于喝茶的实用小技巧,还讲了很多“以茶养生”的知识,收获了不少好评。进入3月,张洪义继续在云南各地寻茶、品茶、说茶。他开心地说:“我想用简洁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视频向更多人介绍云南茶文化。”

  张洪义与茶打交道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他说,希望通过传承古法制茶的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的历史,品尝到云南的好茶,同时,让当地百姓通过茶过上更好的生活。令他高兴的是,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用茶的力量建设家乡。“年轻人更加喜欢国潮,并且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弘扬传统文化。我想,这能让世界更好地看到中华文化。”

张春政在给孩子们讲解甲马制作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市级甲马非遗传承人、白族甲马作坊老字号“義顺祥”的传承人张春政也在探索新颖有趣的非遗传承方式。  

  春节假期,位于大理古城的书理图书馆举办了白族甲马的虎年主题活动,张春政向游客介绍了甲马的历史、制作过程,并指导游客制作甲马。“我看到了很多去年就来参加甲马体验活动的朋友,也有不少新朋友。甲马逐渐被大家认识和喜爱,我真的很开心!”

  张春政介绍,从2019年开始他就与书理图书馆合作,开设工作室,开展甲马文化讲座和制作体验,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活动主题。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外地游客,也有本地的家长带孩子一起来学习。

  今年全国两会上,非遗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话题。“我小时候,大家没有‘非遗’这个概念,现在,学校里会开设相关的课程,非遗走进了校园、社区,还和旅游结合,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张春政感慨不已。他说,小时候,他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中认识了甲马,如今,他深深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作为一个“90后”,张春政正在探索甲马与T恤、冰箱贴、明信片、马克杯等结合,在保留原有文化韵味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加入更现代的创意。“我希望可以将甲马同时代相结合,有更多的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甲马文化,让甲马流传下去。”

  【感言】

  如今,人们在旅游中不再满足于看山看水的观光,更希望获得独一无二的文化记忆。花一个下午去听一出戏、和非遗传承人学习“老手艺”,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旅游新选择。非遗传承人正随着时代不断奔跑,他们结合当下的潮流,用短视频、体验课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展现非遗,让游客有全新的文化体验。

  守护其“魂”、丰富其“形”,保护与传承、传统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非遗保护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工作,非遗应与旅游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非遗旅游线路产品,引导更多青少年了解非遗,理解这份“文化乡愁”。非遗也需要融入现代生活,通过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碰撞,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产生实实在在的文化消费。

  记者 刘子语 李润菁(云南日报)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冯雅昕
他们,成就了别人的诗和远方| 让非遗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