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知凡:阴刻阳填道坚守 梅兰竹菊话人生

2022-02-21 10:55:59
来源:云南网

  “建水紫陶的制作不能墨守成规,不管是拉坯、装饰、抛光,只要是好的经验都应该吸收,好的人才都要接纳,这样行业未来才能更光明。”作为建水紫陶“四老”之一,从业近50年的谭知凡见证了建水紫陶的兴衰起伏,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益求精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工艺迭代创新,对于行业的未来,他有着自己的憧憬与希望。

  1950年出生的谭知凡是土生土长的建水人,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书画感兴趣的他1973年进入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工作,在厂里的美术组跟随从事书画装饰的向福功老先生学艺,自此开启了他与紫陶相识相守的一生。

  “在陶上书写绘画与在纸上有很大的区别,刚开始百遍千遍的涂抹与失败后,才算是掌握了书画装饰的基本窍门。”秉着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的理念,勤学苦练谭知凡很快就成为了厂里的佼佼者。“当时老师傅一直教育我们‘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虽然陶厂效益并不算好,但我们还是这样一天天地坚持了下来。”谭知凡说。

  谭知凡在加强自身书画艺术修养的同时,长期潜心于建水紫陶的制作研究,创新思想和艺术造诣日渐成熟。是建水紫陶残贴、断卷传统装饰工艺的重要突破人。创新完成了紫陶泥坯阴刻、阳刻一次性完成,发明了紫陶雕刻制作工艺空心刀……这些对建水紫陶工艺的历史性贡献,不仅创新了建水紫陶的雕刻技艺,还极大地提高了工效。

  多年来无怨无悔的艺术追求,让谭知凡在建水紫陶雕刻、绘画、书法、设计、造型等方面取得了极深的造诣,11名正式拜师的徒弟也大豆成立了自己的紫陶作坊、工作室,成为建水紫陶业界的中坚力量,为建水紫陶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过去根本没想到会有如今的光景,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地人乃至外地人拾起了这门手艺,我们这一代的坚守值了。”谭知凡说,紫陶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希望建水县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要吐故纳新、包容并蓄,吸收外来好的经验与理念,对传统工艺、器型、装饰进行改进和创新,并保护好陶土资源,让紫陶烧制技艺可以代代传承。

  记者 黄翘楚 饶勇 刘宇丹 马喆 吴沛钊 殷洁 赵丽槐 刘畅(云南日报)

编辑: 李文君
谭知凡:阴刻阳填道坚守 梅兰竹菊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