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片 >   正文

遨游九天今凯旋——写在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之日

2022-04-17 15:56:14   来源:新华社

  突破之路

  6个月前的2021年10月16日凌晨,距离东风着陆场不远的弱水河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内灯火通明。

  0时23分,乳白色的长征火箭点火起飞,熊熊燃烧的尾焰点亮发射场上空夜幕。这是神舟飞船的第13次飞天之旅,也是一条屡屡打破中国航天纪录的突破之路。

  此时,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正在太空静待家人的到来。

  6次自主变轨、飞船俯仰调姿……太空中,神舟十三号向着空间站组合体逐步靠近,直到组合体的对接机构清晰地在飞船上方出现。

  以黑色太空为舞台,以蔚蓝地球为背景,缓慢平移的神舟飞船一点点向组合体靠近。

  “对接锁锁紧完成。”

  6时56分,神舟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构成四舱(船)组合体。

  这是我国载人飞船在太空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即通过天和核心舱下方对接口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翟志刚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王亚平由此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神舟七号任务时迈出中国人太空第一步的翟志刚,再次出舱时更显轻松。这一次,在他的带领下,航天员们还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外的太空上演了一段“群口相声”——

  第一个出舱后,翟志刚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紧接着,即将出舱的王亚平说:“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

  在舱内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的叶光富最后说:“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

  航天员们的声音传至地面,引来地面工作人员阵阵笑声。

  2022年1月1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遥远的太空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为此,他们特意录下视频共同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送别2021,喜迎2022。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跨年,也是中国人首次在自己建造的空间站里欢度元旦。

  1月6日凌晨,空间站机械臂成功捕获天舟二号货运飞船。6时12分开始,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解锁分离后,在机械臂拖动下以核心舱节点舱球心为圆心进行平面转位;尔后,反向操作,直至货运飞船与核心舱重新对接并完成锁紧。

  6时59分,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密切协同,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验,初步检验了利用机械臂操作空间站舱段转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和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积累了经验。

  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

  两天之后的1月8日7时55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在空间站核心舱内采取手控遥操作方式,又圆满完成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

  试验开始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从核心舱节点舱前向端口分离,航天员通过手控遥操作方式,控制货运飞船撤离至预定停泊点。短暂停泊后,转入平移靠拢段,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精准完成前向交会对接。

  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通过手控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的交会对接。

  贴春联、挂灯笼,喜庆的年画、红红的中国结……1月31日,农历大年除夕,中国空间站装扮得年味十足,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专门向祖国和人民送上祝福。

  拿着对联的翟志刚说:“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着喜庆服装的王亚平祝全国小朋友们“生龙活虎、茁壮成长”,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福虎生旺、繁荣富强”。叶光富手持“福”字祝愿全国人民“新春愉快、阖家幸福”。

  这是中国人首次在“中国宫”里迎新春、过大年。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便在东风着陆场降落,创下了中国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球的最快速度新纪录。

  同时,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翟志刚和王亚平分别成为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男、女航天员,这个纪录将至少保持到2023年。

编辑: 王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