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固边船队”创新边境管控模式
“昔日船员变哨兵,管控难点成壁垒。”走进勐腊县关累镇,“澜湄固边船队”的船员们积极投身强边固防、创新边境管控模式的故事广为流传。
船主之一的波依万说:“强边固防不仅是国家的大事,也关系到我们村民的安全。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把船封存起来,船员组成‘澜湄固边船队’,参与澜沧江边境沿线的管控巡逻,尽自己的一份力。”
勐腊县关累镇与老挝接壤、与缅甸隔江相望。这里边境小路便道众多、澜沧江边境水道较长、边境管控形势复杂。世代生活于澜沧江畔坝荷村关累村民小组的很多村民,都有用于运输、采砂、捕鱼的船只。为强力推进强边固防,村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封存了所有船只,集中停泊,统一管理,并组建了“澜湄固边船队”,经常巡护于边境沿线。
关累村民小组与缅甸以江为界,村民的部分经济收入来源于船只,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也是船只,全村共有船只36艘。“过去,村民们出船自由,无人管理,这种散乱的状况增加了边境走私、诈骗、偷越边境、越境赌博等各类跨境违法犯罪隐患,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是加大了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现任“澜湄固边船队”队长的岩山在关累村民小组担任组长多年,对边境管控了如指掌。
为了打击跨境违法犯罪,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勐腊县提出了不仅要管住陆路边境、也要管住水域通道的要求。“要管住江域,就必须抓住船只这一关键交通工具,要抓住船只首先得管好船员。”岩山说。
在勐腊县应对疫情领导小组指导下,2020年6月,关累村民小组成立了“澜湄固边船队”,船员成为了边境“哨兵”,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防控边境一线的重要抓手。他们积极投身边境巡逻、疫情防控,协助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探索出“以船员管边、以机制固防”的边境管控新模式。
“澜湄固边船队”由26名队员组成,队员都是关累村民小组的船主。船队设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3个工作组,各级各组目标统一、分工明确。“澜湄固边船队”成立后,对36艘民用船只编号、备案、存档,对船只钥匙统一管理,还制作了队徽、队员袖标。同时,制定船只、人员、证件、轨迹、码头“五个管住”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辖区水域管理,规定凡特殊情况动用船只,必须经过严格报批报备,严禁私自出船。严格对停泊船只进行巡查、监管。一直以来,船只管理完好,没有漏管、脱管事件发生。
“澜湄固边船队”队员岩溜告诉记者,他家有两条船,一条是摆渡船,一条是打渔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就把船停了下来。“澜湄固边船队”成立后,他主动参与到澜沧江沿线徒步巡逻等各项强边固防工作中。“你们可别小看我,我现在也是一名守边‘哨兵’哦,贡献可大着呢!” 岩溜玩笑中透露着自豪感。
“澜湄固边船队”联合村内“综治队”“群防先锋队”等群防群治队伍,按照“五个管住”要求,积极参与管边控边,充分发挥堡垒哨兵的作用。到目前,包括“澜湄固边船队”在内的关累村民小组群防群治队伍共劝返欲偷越国(边)境人员数十人,向公安机关举报打击处理多人次,切实维护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防稳固。
“‘澜湄固边船队’使船员变成了‘哨兵’,不仅管住了船只,还管住了人,对于强边固防、防止境外疫情输入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可谓创新之举。”关累镇有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澜湄固边船队”强边固防职责,激发船员守边境、固家园的热情,让他们扮演好守边人、信息员、界务员的角色,引导他们为疫情防控、强边固防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 张锐荣 汪涛 (西双百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