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周边 >   正文

中国扶贫方案走进柬埔寨,“妈妈的针线活”兼顾脱贫与振兴手工艺

2021-05-26 17:34:11   来源:经济网

   “中国的脱贫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参与的艰巨工程。中国平安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踊跃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在助力减贫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扶贫模式。” 日前,中国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平安创新扶贫理念、机制和方式,聚焦重点贫困地区的产业、健康、教育三大领域,启动了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的”三村工程”,搭建起平安扶贫的四梁八柱,助力推动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5月18日,主题为“推进全球贫困治理 促进现代化发展”的的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在云南怒江成功召开盛瑞生出席论坛,并分享了平安如何利用金融、医疗科技等资源优势,在助力中国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成果。

“妈妈的针线活”是中国平安在四川凉山取得实质成效的公益扶贫项目之一,在助力凉山的“精准扶贫”中成效显著。如今,这一可持续的公益项目即将走出国门。在论坛现场,中国平安宣布借助中柬合作在内的澜湄合作机制,“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将远赴柬埔寨,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交流,助推国际减贫事业发展。

  创新“三村工程”,打造综合金融扶贫闭环模式

  消除全世界范围内的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议程。中国当代开展的脱贫攻坚战,是人类减贫事业中最为波澜壮阔的行动。

  脱贫攻坚战持续八年,是亿万人民投入的社会实践。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中国平安集团等大型企业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在科技与金融上的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盛瑞生介绍,中国平安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踊跃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中国平安保持着企业做公益的初心,投资百亿,成立了“教育公益理事会”“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委员会”等团队全面投入到“三村工程”扶贫项目。

  2018年,中国平安创新扶贫理念、机制和方式,聚焦重点贫困地区的产业、健康、教育,启动了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的“三村工程”,逐步形成了“三村、三环、三保”的智慧扶贫体系,搭建起平安扶贫的四梁八柱,助力推动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三村工程”成效显著。截至目前,中国平安“三村工程”已在全国21个省或自治区落地,通过扶贫保、发债、贷款等多种形式,共发放扶贫资金265.9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惠及贫困人口73余万人;援建升级乡村卫生所1210所,培训村医11175名,体检义诊覆盖9万余人;援建升级乡村学校1054所,培训乡村教师14037名,受益学生约30万人。

  “妈妈的针线活”走进东南亚,“一针一线”助力国际减贫事业

  在论坛现场,中国平安宣布借助中柬合作在内的澜湄合作机制,“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将远赴柬埔寨,助力当地实现脱贫。

  “妈妈的针线活”就是平安“三村工程”结出的丰硕果实。

  盛瑞生介绍,中国平安基于“三村、三环、三保”的长效机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旧衣回收、非遗设计、手工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让贫困妇女通过灵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并向外推广凉山非遗文化与手工艺品。该模式将中国基层家庭妇女创收,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环境保护、妇女就业、民族文化及非遗传承等诸多焦点内容关联。

  “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寻找具备手工艺技能的贫困地区女性,通过培训生产技术,由凉山州家庭妇女加工制作,联合了设计师,经专业团队设计产品,可通过项目构建的销售渠道销往中国。产品将聚焦中国年轻群体,注重融入时尚基因,打造中国大众喜爱的潮流工艺品。

  据介绍,“妈妈的针线活”实实在在为贫困户带来了“真金白银”,每期可实现人均增收2500元。

  手工艺在柬埔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研究和传承发展,这种传统和文化在柬埔寨几乎消失。近年来柬埔寨为振兴当地手工艺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柬埔寨希望通过发展手工艺,助力扶贫事业。

  中国平安则希望“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能帮助柬埔寨促进当地妇女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发展差距,同时也为中柬合力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的靓丽色彩。

  “我们期待这一项目拓展澜湄合作新的合作领域,应对澜湄国家精细化发展要求,优化合作模式,推动柬埔寨持续助力推动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盛瑞生说,“结合柬埔寨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技艺,联合更多年轻的中国和柬埔寨设计师和高校学生设计团队作为志愿者加入以支持该计划,设计出具有柬埔寨特色的实用主义产品。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一带一路’国际减贫事业做出贡献。”

  据介绍,中国平安打造的多个公益项目已经成功落地海外。

  早在2019年,中国平安就曾与阜外医院组建海外医疗援助志愿联合小组,启动平安志愿者协会“一带一路”志愿服务项目,在柬埔寨开展为期8天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筛查服务。其旗下的“光明行”公益活动,向蒙古国捐赠100万元,帮助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为两国人民搭建起友好交流的桥梁。

  继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通过扎根广大乡村的“三村工程”,中国平安逐渐探索出了“三环”“三保”——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在市场化机制下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扶贫周期的扶贫模式。

  “产业有前景,农民有盼头。”在“三村工程”中,中国平安为大凉山引入油橄榄种植精准扶贫项目,依托当地油橄榄龙头企业建立起一套脱贫长效机制,为当地超过8000亩橄榄园提供累计4100万元的“扶贫保”免息免担保产业贷款,带动超过250户贫困户年均稳定增收超4000元。

  盛瑞生介绍,中国平安以“智慧扶贫”为核心,形成“扶智培训、产业造血、一村一品、产销平台”的特色扶贫闭环。2019年平安“三村百宝”项目,将消费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将扶贫闭环中的“产销平台”全面升级。通过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选取优质运营商,把控产品质量关,提升扶贫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实现扶贫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多点开花”,形成“产销”闭环,与采购洽谈会形成“购销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为当地农户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收益。

  产业扶贫是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此外,中国平安“三村工程”还着眼于以健康扶贫筑牢脱贫之基,以教育扶贫打造未来之材

  盛瑞生表示,中国平安将在乡村振兴阶段,根据国家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的要求,继续坚持把“三村工程”深入地做下去,持续巩固扶贫成果,以数字乡村为核心,设立清晰的KPI,关注实际成效,实现巩固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作为全球排名第1的保险企业,排名第2的金融企业,在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上,平安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诠释“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企业使命。”盛瑞生如是说。

编辑: 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