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云采访:遇见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

2021-10-15 09:26:59   来源:云南日报

  10月14日,“遇见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云采访在COP15新闻中心云采访室“云游青山绿水间”举行。专家和当地群众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分享,共赴傣乡生物多样性之旅。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森林覆盖率高达88%,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专家、高级工程师刘光裕说,西双版纳是整个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镇。灰孔雀雉、印度野牛、亚洲金猫、兰花螳螂等,随着刘光裕的介绍呈现眼前,让大家一窥西双版纳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

  正因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遇见西双版纳,就遇见了无数惊喜和美丽。

  在10月8日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指出,我国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建立了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成立于1959年,最早依托就地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后又将野外已经难以存活的物种引进栽培,进行物种保护和恢复,可以说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实现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完美结合。”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说。

  “傣族世世代代、家家户户都种有铁刀木,是傣家必不可少的薪柴,这样人们就能就近取材,从而保护了森林。”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讲解员、傣族姑娘依腊旺和记者们分享了傣家人爱护自然、守护生态的传统。今天的傣家人仍然牢记并延续着祖辈们朴实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她说:“人只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尊重保护自然。”

  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的土著民族,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讲解员、基诺族小伙子周勤俊说:“基诺族常用的野生药物就有60多种,现在一些基诺族医生会将野生药物栽种到自家庭院里,这样对植物种类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20多年前,第一次踏上西双版纳土地的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赵晓春就被深深吸引。“拍摄人文地理纪录片讲究差异性,西双版纳最吸引我的除了少数民族文化,就是生物多样性。”多年来,他在西双版纳拍摄了不少人与自然的纪录片。

  为保护好生物多样性,西双版纳州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专家们呼吁,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中来,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努力。

  记者 谭雅竹 陈慧君(云南日报)

编辑: 冯雅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