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竹产业 转型升级
竹子化石 通讯员 刘勇 摄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长期从事竹类研究,现任中国竹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云南南亚竹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著有《云南竹类图志》《中国竹文化与竹文化产业》等专著。就云南竹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前景,本报记者近日对杨宇明进行了专访。
记者:加快竹产业发展有何意义?
杨宇明:竹产业是具有我国资源特色和技术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绿色朝阳产业,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首先,竹子生长快,成林成材周期短,以竹代木造价低,可以减少木材消耗,推进绿色发展。其次,竹子是木本植物中光合速率较快的树种和单位面积固碳效率最高的林种,1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是杉木的1.46倍,是热带雨林的1.33倍。2013年6月17日,云南省第一笔碳汇自愿交易项目在昆明签约,此次交易的云南省西双版纳竹林碳汇项目在3490.39公顷的荒山荒地上种植龙竹,采用我国第一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标准——熊猫标准开发,首笔交易项目为每吨60元,交易金额为106.8万元。再次,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竹产业发展,能够给山区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以竹致富。
记者:云南竹产业要加快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杨宇明:比起东南沿海地区,云南的竹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丰富的竹类资源和产业规模不匹配,竹林培育和经营水平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竹资源加工企业规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引导竹农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创新竹林经营模式;推动竹资源加工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将竹笋资源优势转变为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将竹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环保产品的品牌优势;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断推进竹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竹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记者 段毅 李承韩(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