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领略建筑的价值!首届空间媒体论坛暨罗旭作品展开幕

2021-08-01 11:16:31   来源:云南日报

活动现场

  7月30日,首届空间媒体论坛暨“红土地上的荷尔蒙”罗旭作品展在昆明当代美术馆(CGK)、弥勒东风韵小镇两地举行。

  该活动由《媒介》杂志社、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及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昆明当代美术馆、千宿文旅、创亦传播、《乡创》MOOK及东风韵小镇共同承办。

观众参观展览

  当天上午,主题为“红土地上的荷尔蒙”的罗旭作品展在昆明当代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除了展示70余件罗旭的油画、书法、建筑设计作品以外,现场还有两个高达8米的大型“红砖”空间装置作品。开幕式结束后,首届空间媒体论坛作为后续活动在弥勒市东风韵小镇举行。

云南艺术家罗旭

  罗旭1959年生于云南弥勒,是云南本土画家、雕塑家与建筑设计者。其建筑设计作品包括昆明的“土著巢”,弥勒的“东风韵”及建水的“蚁工坊”等。

罗旭作品“东风韵”

  论坛现场,来自《媒介》杂志、昆明当代美术馆的专家及企业代表就空间、媒介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媒体”的内涵、意义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论坛活动现场

  论坛最后,主办方宣布“空间媒体联盟”成立,并向昆明当代美术馆、东风韵小镇等单位授予联盟成员认证牌。

论坛活动现场

  据悉,该联盟旨在鼓励涉及媒体和建筑空间关系的研究探索,并为延伸建筑的社会商业价值创造可能。

  【声音】

  《新周刊》创办人、首届空间媒体论坛发起人封新城:

  “空间媒体”首先是一个物理空间,比如广场、社区、交通工具、城市等等;其次,它一定是生活美学、生活方式的一个载体;第三,该空间本身必须有吸引人的“内容”;第四,空间作为一个媒介必须具有再传播能力,让人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第五则是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正因为有了这种互动,空间媒体才有意义。

  罗旭的“东风韵”正是一个典型的“空间媒体”。我相信,在这样一个别致的建筑中举办首届空间媒体论坛,一定能让大家对“空间媒体”的概念有更深的认识。

  《媒介》杂志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广告学院院长丁俊杰:

  建筑作为“空间媒体”的价值首先在于其“融合性”。传播者通过合适的空间,将自身立场、价值等信息传播给公众。

  “空间媒体”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容器物”,建筑本身和它的内部空间一起构成一个独特的世界,给参观者带来别样的文化、艺术体验。

  新媒体时代,找到每个建筑独特的价值是成功运营“空间媒体”的关键。在这一点上,罗旭和它的作品无疑是超前的。

  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滇南区域公司总经理雷坤:

  在建设东风韵艺术小镇的过程中,我被罗旭的艺术创新、创造能力所深深折服。他的艺术创作不拘泥于某种单一的表达形式,因此具有着独特、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小镇最宝贵的艺术资源、人文资源。

  目前,小镇还是一颗未完成打磨的钻石。我们期待各界人士为小镇添砖加瓦,让它更加充实、完善。同时我们也期待着与所有建筑艺术爱好者们一道,共同感受建筑的迷人魅力。

  中国杯帆船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物质生活书吧创始人晓昱:

  空间是一种静态的媒体,因此它需要人来对其进行改变。这种改变一般是通过人与空间进行互动,并通过策划活动来让它不断生产、创作而实现的。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是连接艺术和生活、艺术家和大众的一个关键。

  未来空间媒体的发展方向是差异化。我相信,“东风韵”这样风格鲜明的建筑一定能成为代表一地记忆与温度的独特所在。

  大象好在及大象书店创始人、建筑师杨雄: 作为一名建筑师,我曾经相信空间具有某种永恒性。不过后来,我渐渐觉得只有深入探讨一时一地人与建筑之间的复杂关系,建筑才真正具有了意义。

  过去的媒体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现在的媒体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被看到。而我认为,空间也是如此。好的空间让人更有机会被看到,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可能性。

  云南人常说“好在”。我认为,“在”代表空间,而“好”指的是一种媒介。只有当人和周遭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协调,才能创造出一个“好在”、舒适的空间。

  记者 王靖中 王世涵(实习生) 文/图(云南日报)

编辑: 徐腾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