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 商事仲裁调解服务供给模式创新

2021-07-08 15:45:20   来源:云南日报

  2019年底以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开展三轮采集评估与修改完善,先后共收集经验案例线索119项。经过相关审核修改流程,并会同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形成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并作为“最佳实践案例”上报。本期我们来看:商事仲裁调解服务供给模式创新。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为切入点,依托昆明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整合各方优势打造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创新拓展国际仲裁与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个案适用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方案,预防和化解相关风险、矛盾。

  提升服务中心功能。完善工作机制,由(政法委)法学会牵头,外事部门协调、司法部门组织律师参与,商务部门联系商业、行业协会,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具体落实,引入法院、检察院、公证等合作共建多元联动工作机制,准确掌握企业国际商事仲裁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案精准服务。同时,建立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服务机制。集合中国国内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法学、仲裁和调解机构以及研究员、仲裁员、调解员资料,根据案件领域、区域等提供全程服务方案(包括选择准据法适用、争议解决语言、开庭地点等内容)。

  建立国际仲裁机构合作机制。一是搭建交流合作机制,交流遴选出国际仲裁专家并颁发国际专家证书,提高专家在所在国华人、中资企业,以及所在国来华投资企业中的认可度,提升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商事仲裁和调解服务在国际法律界、外资企业中的认可度。二是打通国内法律人才入选他国仲裁机构仲裁员名册的路径。在与国际仲裁机构建立互信基础上,签订有关合作协议,通过“双方共同培训、中方推荐、外国仲裁机构审核批准”的模式,推荐国内优秀法律人才进入他国仲裁机构成为仲裁员。三是推荐昆明作为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开庭地。与南亚、东南亚等国际仲裁、调解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通过“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优化流程,促进更多仲裁、调解机构和企业选择到国内开庭,方便中国企业化解纠纷。

  在实践中,商事仲裁调解服务供给模式创新为企业和相关领域的交流带来便利。以往,涉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商事争议案件,大多需赴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等机构审理。其系列创新尝试,有效缩短了争议纠纷解决时限,节约了成本,并且通过降低争议纠纷解决门槛,提高了协商和解率。目前已成功调解了两起国际商事案件、多起国内案件。

  此外,该模式得到了中国法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中国贸仲等机构专家及国际法律人士的认可,也有效加强了我省、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法律合作交流。目前,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向100余名资深国际仲裁专家颁发了国际专家证书,推荐中国法律专家30余人担任泰国、孟加拉国仲裁机构仲裁员,有效使用他国仲裁规则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下一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还将深化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机制,探索设立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法律服务联盟。进一步拓展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在国际商事仲裁与调解服务中的应用,创建跨境送达、“云开庭”等“互联网+”服务模式,实现跨国立案、仲裁与调解开庭。

  记者 韩成圆(云南日报)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