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俊:将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
6月1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10-11日,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一行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调研干热河谷生态保护工作。
唐华俊(中)在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调研
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占地3300亩,由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与农业生态监测系统3个部分组成。2018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为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奠基揭牌。目前中心已经建设了干热河谷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库、乔灌草立体种植园,构建了农林牧复合与生物质循环产业体系,开展山地生态系统监测与分析。
调研团队与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科研人员合影
3年来,创新中心共投入经费3071万元,完成了园区路网、水网、电网与网络设施建设。中心拥有完整的海拔梯度农业生态气候观察网络,水肥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2亩,现代苗圃基地100亩,管理业务用房占地1080平方米。
唐华俊一行听取红河山地未来创新团队介绍工作
唐华俊建议,山地未来创新团队既要提出全球气候变化下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的理论框架,又要产学研结合,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依托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国际林业研究所(CIFOR)等国际合作渠道,结合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及高原特色干热河谷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地方需求,成立独立的、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机构,尽快建成国家级农业生态试验台站。唐华俊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愿意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打造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引领乡村振兴,促进我国与非洲、南亚、东南亚的农业生态科技合作与交流。
记者 王欢(云南日报)(供图: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