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迟来”的放映 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课
5月29日,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20余名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等专业的师生赴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钟英傈僳族彝族乡皮厂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露天放映活动。师生们以调研、采访、拍摄等工作为契机,进行了生动的党史村史学习,并开展回顾脱贫攻坚到誓师乡村振兴的乡村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村民们现场观影
现场播放了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尹松副教授22年前在皮厂村驻村工作时拍摄的专题片《走出大山——钟英乡皮厂村脱贫攻坚纪实》。当年被记录进影片的人们,在现场“认领”同学们精心从影片截图挂出来的老照片,回味当年的影像,与老工作队员们谈心,共同感受和畅谈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皮厂村在教育、生活、农业、产业、文化、医疗和村民精神风貌等各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影片拍摄于 1999年。那时皮厂村还没有通电,每个星期只能依靠山上的小水窖蓄水发电,每个星期8个小时的电是大山里少有的光明时刻。当年,尹松自带了一个小摄像机,记录下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由于那时皮厂村电力系统尚未完善,电视机尚未普及,大多村民从未观看过此片。
云南艺术学院师生在现场与村民们交流
皮厂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来到现场观影后,感慨万千。当年还是破旧房屋里读书的小学生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已是年迈的校长;当年写下影片文案却已牺牲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驻村工作队长的队友们依然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前行。
“老照片”为村民们带来惊喜
“这种感觉很奇妙,突然看到了20多年前的家人。”一位村民惊喜地感叹。她的女儿1999年曾在皮厂完小读书,如今已走出了大山,在县城的医院工作。她的家庭是皮厂村众多家庭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在放映中,村民们逐渐认出了自己或亲朋好友。“要不是党和政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们哪来现在的生活!”一位村民边看边感叹。
放映结束后,皮厂村的新老党员借此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党史教育课。影视学院在场的党员老师和学生们也参与到其中。专题片的创作者尹松表示,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政课堂,能让影视学院的师生发挥服务社会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从党史教育中,真正感受云岭巨变,激发师生们的爱国情怀。
记者 王欢(云南日报)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