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5年,我们的“澜湄印迹”

2021-04-01 14:43:56   来源:云南日报

柬埔寨留学生在昆明理工大学实验室上课。 供图

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培训老挝技术人员。 供图

周军驾驶旅游大巴接送泰国游客。 供图

  一起学习 一起追梦

  “我来这儿学习是因为从小就怀揣着一个电力梦。”21岁的黎氏草眉来自越南,在昆明理工大学攻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已有3年。“最难忘的是生病的时候受到中国老师和朋友无微不至地照顾。毕业之后我会回国工作,从事电力行业。”

  和黎氏草眉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分别来自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他们受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资助,目前在昆明理工大学和广西大学学习。

  自2010年起,南方电网公司就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资助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到中国高校留学。以教育培训为载体,加强了解互信,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从来没想到有这样的机会能到中国读书。在柬埔寨上学时,无意间得知南方电网有这个资助项目,就去参加了考试,被学校选中来到云南,很是幸运。”25岁的柬埔寨留学生罗文娜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即将于今年6月毕业的她对走出校园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我的梦想是毕业之后找一份好工作,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希望妈妈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以后可以用自己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帮助柬埔寨电力行业的发展。”罗文娜说。

  “在这里,我能专注学习、提升能力,并且结交很多优秀的朋友,也能从中国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汲取很多能量。我希望将来能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带回柬埔寨。”柬埔寨来华留学生洪顺兴在中国学习的每一天,都动力十足。

  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总工程师张云虎介绍,近年来,公司坚定扎根在湄公河流域国家,与周边国家的电力同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互信。受南方电网公司委托,云南国际公司实施留学生培养计划,为周边国家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人才”——

  2010年,招收38名老挝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电力技术和医学。2017年,他们顺利毕业,为老挝公共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16年,云南国际公司扩大了招生范围和力度,启动了针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留学生的培养计划;

  截至目前,有100多名来自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柬埔寨的留学生在昆明理工大学学习电力系统相关的专业。

  “我现在老挝一家能源公司工作,感谢南方电网曾经提供给我的学习机会。我曾在云南学习的中文和电力知识,如今都派上了大用场。”曾在云南留学的老挝年轻人安提喷回国工作已经3年,每当回想起那段在中国留学的岁月,她心怀感激。

  记者 王欢(云南日报)

  一路风景 一路同行

  入职11年、在境外安全行驶50多万公里,行驶里程可绕地球12.5圈。

  他是周军,华侨城云南世博集团旗下西双版纳吉迈斯旅游汽车公司(下称吉迈斯)的驾驶员。

  吉迈斯,自诞生就承担着“走出去”的使命。加入这个团队的周军,工作生活也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周军印象最深的时间点,是入职初期,他每月都要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口岸出境,至老挝通往泰国的会晒口岸接送泰国游客,每次行程5至7天不等。平均每个月他要接待至少4个以上的泰国旅游团队。

  从那时开始,周军和这辆12米长、47座的旅游大巴,每个月都在湄公河流域国家和云南之间往返,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老挝和泰国的乘客们都说,坐在驾驶位上的周军让人信赖。周军说,其实在国外驾驶车辆,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并不容易。司机既要应对山高路险、各国交通管理、语言不通等新情况,又要适应餐饮口味、车辆保障缺乏等新问题,还要配合随车导游做好游客的服务工作。国际旅途通常耗时较长,当游客和导游在大巴上补觉时,他仍要把好方向盘,在平均气温35度的高温下坚守。

  追梦路上的周军,爱业、敬业也精业。“重要的任务我先上,困难的行程我先来”“我是公司的老驾驶员,我不上谁上”,这些已经成为了他的口头禅。

  同事和乘客们常说,如果不认识驾驶员周军,那就把司机团队里皮鞋擦得最亮的一位找出来,准是他。这样一句玩笑话,说明了周军对于细节的重视。他说,每次行车前检查好车辆、穿戴整洁,才能代表公司去迎接每一位国际游客,这是他的“仪式感”。正因为这样的坚持,周军所驾驶的云KT0577(47座)旅游大巴,在2015年获得了云南省道路运输业2014—2015年“文明客车”称号。

  周军说,今年最大的期待就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取得新的胜利。自己会继续奔跑在追梦的路上,每天用平稳行驶的车轮,带澜湄国家的游客去看更多的美景。

  记者 韩成圆(云南日报)

编辑: 徐腾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