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云南田间地头忙 不负好春光

2021-03-05 10:48:46   来源:云南日报

  三月的云岭大地生机盎然,行走在田间地头,一边是抢抓农时春耕备耕、播种希望的图景,一边是硕果累累的热闹景象,人们脸上溢满丰收的喜悦,村村寨寨忙得热火朝天。

  双江:春耕备耕 播种希望

  一年好景在于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积极引导群众抓住农时春耕春播,布朗山田间地头到处呈现出一幅美丽春耕画卷。

  在南榔村连片的姬松茸大棚旁,菌农们正在为新一轮姬松茸种植进行备料、拌料等前期工作。南榔村小南直二组组长刘春明正在自家大棚里忙碌,“去年姬松茸长势好,今年我带着乡亲们种了更多,希望有个好收成。”去年,刘春明家种了两个姬松茸大棚,产量9.08吨,产值7.26万元,今年他家又新种了一个棚。

  南协村回晓组的甘蔗地里,蔗农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砍收甘蔗,载满甘蔗的货车往来穿梭。蔗农鲍玉泽和家人挥舞着镰刀忙着砍收甘蔗,他告诉记者,家里现有甘蔗面积84亩,今年计划新植甘蔗15亩、翻种20亩。

  在烤烟育苗点,技术人员铆足干劲抢抓育苗环节,育苗场景如火如荼。今年,邦丙乡计划育苗415池,可满足3320亩烤烟的大田移栽。全乡育苗从2月25日开始,将分4批次完成播种育苗。

  目前,邦丙乡春耕备耕工作已全面铺开,全乡从协调春耕资金、配备技术力量、加强农资储备、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开展工作,全力服务春耕农业生产。

  永仁:草莓红了 果农笑了

  “各位村民注意啦!明天收货,大果8元,中果4元。请大家自行分拣好,按要求装在盆里。”作为永仁县莲池宏鑫草莓种植营销协会的负责人,袁宏东照例每天在微信群里发送草莓的实时价格,便于合作社种植户掌握收购行情。今年草莓的价格好,听到微信播报,种植户们的心里甜丝丝的。

  在草莓种植基地,一颗颗鲜艳饱满的“黔梅一号”被村民轻轻摘下,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大盆里,盖上保鲜膜,扎出透气孔,再贴上每户人家的专属编号,打包工作便完成了。“往年种一亩,大概收入2万元到3万元。今年价格好,有望突破5万元。”看着一辆辆驶出种植基地的货车,袁宏东兴奋地介绍,每天有超过3吨的草莓从田间送往曲靖、贵阳等地。

  “去年12月底进入采摘期后,每天就忙着采摘装盆,采摘期一过又要开始育苗,等到7月就得种植新苗,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了,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袁宏东说,目前协会已整合土地100亩,其中92亩用于草莓种植,每亩平均产量达2吨。如果目前的价格能保持到3月底,预计今年的产值可达450万元。

  广南:春耳丰收 群众增收

  在位于广南县董堡乡董弄村的魁湖黑木耳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簇簇黑木耳肥厚光亮、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黑木耳,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我们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方便,在基地上班一天有90元工钱,做得多有提成,家里还养着猪、鸡、鸭,一个月下来能有三四千元收入。”正在基地里采摘木耳的魁湖村村民韦永周说。

  广南银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珠银告诉记者,目前正是春耳的生产旺季,基地每天需要的务工人数为40至50人左右,方便了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增收。去年,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黑木耳70余亩,带动周边300余人务工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82人。

  “乡里将继续加大力度发展黑木耳产业,使之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产业。”董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姚传伦说,董堡乡将努力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在稳定农户收入方面持续发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记者 吴沛钊 李春林 吕瑾 殷洁 黄鹏 通讯员 赵舒瑜 杨春玲 刘婕 罗桂洪 查宇波(云南日报)

编辑: 徐腾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