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鸥“歌”昆明

2021-02-09 18:42:59   来源:《高棉》杂志

  每年冬季,数万只红嘴鸥(英文名:red-billed gulls)都会飞越3000多公里,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云南省昆明市越冬。漫天飞舞的红嘴鸥为昆明增添浓浓的生机与活力。而发生在昆明的一个个平凡又感人的爱鸥故事,更是描绘出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成为昆明最为靓丽的城市名片之一。

  红嘴鸥,来自远方的客人

  2020年10月9日,云南省昆明市鸟类协会资深理事杨明在昆明滇池沿岸发现上百只红嘴鸥,这已经是红嘴鸥连续36年赴昆明越冬。再次见到这群“老朋友”,杨明非常开心。“也许是因为今年中国北方冬季寒冷,加之红嘴鸥对迁徙路线愈发熟悉,所以提早来到昆明。”他解释说。

红嘴鸥飞过水面 新华社

  红嘴鸥与昆明的首次结缘,还得追溯到三十多年前。1985年11月,9000余只毛色洁白、嘴部为橘红色的鸟儿飞入昆明主城区,引得大量市民驻足围观。作为亲历者,昆明市鸟类协会会员张恒礼回忆,“当时觉得很惊喜,感觉它们有些像鸽子,但也不确定。当时它们显得非常怕人,只敢停留在河水中央、屋顶。”

红嘴鸥在翠湖公园休憩 陈创业

  当时,昆明媒体刊登报道《盘龙江上水鸟翻飞》,文中描述到“一群水鸟在怡然地觅食、嬉戏,水面上不时掠过它们翻飞的身影。”虽然暂时没有弄清他们的身份来历,但身处高原地区的昆明人从未见过如此多水鸟,其带来的惊喜令整座城市沸腾。许多热心市民自发向红嘴鸥投喂了馒头、包子等食物。这件事也引起了原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王紫江的高度关注,他马上联络起几位鸟类专家展开调查。“当时准备抓取部分红嘴鸥带回研究,但仍有不少市民以为我们在伤害鸟儿,对我们的科研工作进行阻扰。”虽然工作受阻,但昆明市民对鸟类的细心呵护,也令王紫江印象深刻。

红嘴鸥在翠湖公园休憩 陈创业

  后来经过调查观测,专家认定造访昆明的水鸟为红嘴鸥。但红嘴鸥从何而来,又成为困扰大家的新问题。1986年,一位公共汽车司机捡到一只受伤的红嘴鸥,并将红嘴鸥交到昆明市鸟类协会。据杨明回忆,“我们发现受伤的红嘴鸥脚上带有脚环,上面刻着‘CCCP’,是苏联的俄文缩写,后来我们将它送去中国鸟类环志中心鉴定,确定部分红嘴鸥来自西伯利亚。”今天,人们已经弄清每年飞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数量保持在4万余只,分别来自蒙古国、俄罗斯和中国新疆。

游客投喂红嘴鸥 新华社

  红嘴鸥为何会飞越数千公里来昆明越冬?据杨明介绍,野生鸟类选择栖息地时,需要综合考虑食物、水源和栖息安全。红嘴鸥曾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常见的冬候鸟,但后来继续飞越数千公里,抵达环抱于西南群山之中的云南昆明。因为昆明有着温暖的气候、干净的水域,加之政府、市民、游客对红嘴鸥的关爱保护,最终让红嘴鸥找到了新的家园。

  昆明人与红嘴鸥

  每年冬季,云南省昆明市鸟类协会资深理事杨明总会来到昆明滇池岸边,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远处水面情况,调查红嘴鸥先头部队是否已经抵达昆明。这位82岁的老人,自1985年红嘴鸥首次飞到昆明以来,一直从事着红嘴鸥研究保护工作。

红嘴鸥飞过滇池岸边的聂耳雕塑 新华社

  与远道而来的红嘴鸥一样,1965年,张恒礼、王鉴沔夫妇因工作调动,从北京迁往昆明定居。1985年,夫妇二人首次在盘龙江边看到红嘴鸥,便爱上了这群精灵,经常给它们投喂食物,并且坚持30余年,被大家称为“海鸥夫妇”。说起救助红嘴鸥,张恒礼回忆道,“我曾经看到一只红嘴鸥的脚被渔线缠住了,飞不起来,一直痛苦地叫唤。”情急之下,年近60的张恒礼跳下海埂大坝,一手抓紧斜坡边缘,一手将渔线剪断,帮助红嘴鸥顺利脱险。

市民投喂红嘴鸥 新华社

  谁知道下去容易上来难,救助了红嘴鸥的张恒礼,最终靠着几位游客帮忙,才艰难爬上大坝。

  在昆明,还有一位老人名叫吴庆恒,为了喂食红嘴鸥,他每天徒步十公里(10km),来到昆明的翠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和红嘴鸥成了朋友,也成了翠湖的一道风景。后来老人去世了,人们为老人做了一尊雕像,这尊雕像就叫做“海鸥老人”。

市民在滇湿地公园拍摄红嘴鸥 新华社

  这些故事,只是昆明人、昆明市呵护红嘴鸥的缩影。从2019年开始,昆明市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保护红嘴鸥,并在62个红嘴鸥栖息点上展开投喂工作,对于伤鸥行为坚决惩治,为红嘴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

  红嘴鸥连续36年赴昆越冬,这份不曾间断的联系,起于昆明冬季温暖的气候、良好的水域条件,系于人们对红嘴鸥的关心与呵护。

  让红嘴鸥在昆明吃得更好

  近日,有外卖配送员带着20公斤(20kg)鸥粮带来昆明海埂大坝,投喂给栖息附近的红嘴鸥,并在网络直播了喂鸥过程,让更多人在网络上欣赏到红嘴鸥的美丽身影。

昆明政府安排工作人员定点投喂红嘴鸥 新华社

  外卖配送员所投喂的鸥粮,由昆明政府根据红嘴鸥的习性,专门研发生产。据了解,红嘴鸥鸥粮包括豆粕、鱼粉、玉米等13种原料,且各种原料配比都经过了反复实践,能满足红嘴鸥在昆明越冬生活的需要。鸥粮从工厂出品之前,还会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的将被机器自动排除。从2017年开始,鸥粮生产商还进行技术创新,专门制作出一款很轻的、能漂在水面上的鸥粮。既方便红嘴鸥觅食,且因为不易下沉,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

  为保证红嘴鸥顺利在昆明过冬,昆明市还会组织工作人员,每天早上9点、下午4点两次在红嘴鸥主要的觅食点进行投喂,每天投喂大概700公斤左右粮食,保证不让红嘴鸥饿肚子。

昆明政府安排工作人员定点投喂红嘴鸥 新华社

  据昆明市鸟类协会统计,每年红嘴鸥刚来昆明市,体重只有200克(200g)左右,等次年3月离开的时候,体重最多能达到400克(400g),体重增长近一倍。“这充分说明红嘴鸥在昆明越冬期间,享受着充足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昆明市鸟类协会资深理事杨明介绍。

  本网综合

编辑: 徐腾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