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春:书画印里风雅颂

2021-12-20 16:11:45
来源:云南日报

  午后三点,正是众生喧哗的时刻,书房里的蒋志春,有一种莫名的清净。他正专注于笔下的“岁朝清供”,手边茶香袅袅,伴随着古琴流水,甚至感觉不到时间流逝。

  窗外阳光秾艳,这一幅岁朝清供却让人自在好清凉。大年初一的早晨,书案上摆一只古樽,天青色细颈削肩的瓷瓶,里面插几枝梅花,或浅红、或深红或含苞或怒放,香远益清;小院无人,春意已在梅梢,一盏清茗,开怀畅饮:折梅相寄,聊赠一枝春,真是一件十足的赏心乐事。


  

  这一场景,源于他几年前一场游春里的观察:江南的元日,依稀还有古代饲神的遗风,只是渐渐演变为用清雅器物的陈列,来憧憬春来的喜悦。寓雅于俗的态度,是中国人传家的风流趣致。

  

  蒋志春的画作,奇特之处在于,赏读的过程仿佛一场愉悦的窥探:一方面,绵延于斯土斯民文脉里的线索,仿佛带领你穿过时光隧道,遁入盛时的唐宋;另一方面,那熟悉的元素又毫无疑问是当下映像的体现。有趣的是,这些作品里,传统以崭新的方式被发掘,和现世的生活互相关照,宛如新生。

 

  如果说岁朝清供是他入世的观察,那他的泼墨山水呢?



  

  忽而巍巍高山,忽而涓涓细流,忽而万壑争流,忽而轻舟已过,童子松下伴读,茶人掬水为饮,气定神闲,清音响在天地之间。蒋志春的山水画,一顿一挫,一勾一勒,都有自己的节奏,完全没有陷入规矩的规整之中,浓淡起伏各不相同,高逸、沉着、古雅,技法与心法呼应,是人生一段一段的呼吸。

  “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远处山水阔远,胸中丘壑尽揽,养浩然之气,知足而心安,一幅山水何尝不是画者的世界观呢?

  而书写,于蒋志春来说,早已形成手的记忆,进入血脉。很多年来,他是一个临摹者、践行者、求索者。从临摹别人,到琢磨自己,发现自己,这个过程很重要。





  他的笔下有各种可能,线条可粗可细,可柔可刚,可枯可润,万物之形,皆宣之于笔,方寸之间逞径丈之势,下笔如有神。这些线条是充满力量的,但又不能以任何一种体派来定义它,因为他的书写在传统的体系之外,充满了自己的探索。一边执着入迷,一边无拘无束。

  

  某种意义上来说,书写其实像一面镜子,拂去尘埃,听见内在的呼吸,心中只有明月清风。

  几乎与书法相遇的同时,蒋志春就与篆印结缘。以刀为笔,以石为媒,一镌一刻,在方寸间成就博大气象,或攫取佳句,或自拟谨言,或以闲章入书画,这又是他表达自我的另一种形式。印章虽小,却是袖里乾坤,有容乃大。蒋志春的印信,古篆质朴幽微,印石澄净圆润,笔底千里江山,精雕细琢的,是他对印石文化的喜悦与沉醉。

  

  我们不一定要有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却仍旧会被它的古朴与雅致打动。

  几十年来,蒋志春通过不同的纬度、形态和路径,流畅地徘徊于书画印之间,看到重重叠叠的自我,日渐单独而完整。不同领域的滋养,互相成就,和而不同,让他的创作有一种水到渠成的笃定,行到广处的松弛。

  书画印于蒋志春,是一段渊远悠长的风雅颂。他的心中自有一个书房,宛如一粒藏有须弥山的芥子,逍遥以游无穷。
 



蒋志春小传 

蒋志春,字墨语,职业书画家。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香港中华艺术家协会一级书法师。
1998年,书法作品入选《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
同年,书法及篆刻作品入选《首届旅游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并入编大赛优秀作品集。
2005年,书画作品荣获《“强国之梦”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2005年,参加《第二届“盛世中华杯”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荣获中青年组金奖,作品入编大赛精品集,被大赛评委会评为“中华书画艺术精英”。
历年以来,蒋志春在国家级书画大赛中屡获殊荣,作品被众多书画爱好者收藏,是云南本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书画创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