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老师们的愿望

2021-10-20 09:13:40
来源:云南日报

  教师节的前一天,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举行了一场敬师礼。参加这场敬师礼的学生来自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班(以下简称“传承班”)。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院长曹琳介绍,传承班是一次校企合作的新尝试。

  该传承班由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与昆明市新潮文化经营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于今年9月开学。传承班以戏曲(滇剧、花灯)为专业方向,旨在培养从事戏曲表演、演唱、教学以及艺术策划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传承班采用校企双主体、双场所模式,学习共5年时间,实行“学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学生前三年半在校学习基本功和文化知识,后一年半在企业实习实训。

  传承班里的学生最小的12岁,最大的17岁。教授身段、表演的老师马惠光今年74岁,对这批新入学的学生,她像对自家孙辈一样。

  马惠光9岁开始学习滇剧,1965年从云南省戏曲学校(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前身)滇剧科毕业留校任教。

  从事教学工作50多年来,马惠光桃李芬芳。她的学生在各大剧团担任主角,不少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她说,从小接触滇剧,几十年过去对这门艺术越发热爱。学生是她最大的骄傲,她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把云南的戏曲艺术传承下去。“学习一定要刻苦,要吃得苦中苦。”“台下十年功才有台上的一分钟。”对于学生,马惠光谆谆教导。“热爱”“传承”“责任”,是她和其他老师们都频频提到的词语。

  身段课老师董舒平的父亲曾是戏曲学校的老师,他自己也毕业于这个学校。毕业后,董舒平成为云南省京剧院的一名演员,怀着对母校的情感,他常回学校指导学生。

  董舒平说,戏曲艺术中,“传帮带”的作用非常重要,四功(唱、念、做、打)和五法(手、眼、身、法、步)一定要不断学习、总结。“戏曲演员不容易,要做‘全能冠军’。”他感叹,正是因为当年他的老师严格教导,他才练就了扎实的功底,他愿倾囊相授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把好成长方向,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支持戏曲人才教育。

  在采访中,老师们也分享了他们的教学心得。

  负责基本功、把子课教学的教师王和平说,科技的进步给教学方式带来更多的选择。他会带学生观看网络视频,观摩教学结合示范教学,学习全国优秀演员的作品。身为一名青年教师,王和平感受到自己在传承戏剧艺术中责任重大:“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我很荣幸参与传承班的教学。希望学生们吃苦耐劳,坚定学习信念。”

  从教30多年的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李婷怡说,她在教学工作中总结了许多经验。她会将戏曲的发展过程、滇剧历史以及老艺术家的故事分享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戏曲艺术。在教学上,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李婷怡说,不同年代的学生成长环境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不仅要教表演技术,还要帮助学生心理成长。对于此次传承班的学生,李婷怡充满期待:“过一年再来看这些学生,他们一定和今天不一样。”

  记者 刘子语 徐腾延(云南日报)

编辑: 李文君
戏曲老师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