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步增长

2021-10-01 13:19:32
来源:新华网

  记者从29日举行的“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地处滇西的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和监测,大树杜鹃、长蕊木兰、怒江金丝猴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步增长。

这是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大理铠兰。(李家华 摄)

  保山市副市长张云怡介绍,近年来,保山市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共建成自然保护地7大类14个,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4847.9公顷生物走廊带,破解生境孤岛化和破碎化问题;实施了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杏黄兜兰、大树杜鹃、绿孔雀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实施了珍稀、特有和传统药用植物保护和引种种植,规模种植了石斛、重楼、云南黄连等珍贵中药材,成功引种了长蕊木兰、红花木莲、舟柄茶等珍稀植物。

  张云怡说,由于保护力度的加强,全市24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到严格的保护,云猫、青头潜鸭、玉带海雕、水青树等新物种不断被发现。

图为怒江金丝猴。(王斌 摄)

  据了解,怒江州近年来不断加强野生生物物种资源及其原生境、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家畜家禽近缘种的就地保护,开展怒江金丝猴、白尾梢虹雉、光叶珙桐、长蕊木兰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和人工繁育。

  “主要保护对象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有所增长。”怒江州副州长李义军表示,怒江金丝猴、滇金丝猴、光叶珙桐等物种种群得到稳定恢复,滇金丝猴种群增至450只左右,怒江金丝猴种群增至250只左右。

图为菲氏叶猴。(德宏州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双角犀鸟。(德宏州委宣传部供图)

  “十三五”期间,德宏州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000亩,开展营造林68万亩,义务植树887万株。德宏州副州长王伟介绍,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升级工作有序推进,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了系统保护,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菲氏叶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物种数量和藤枣、萼翅藤等植物种群明显增加,5年共发现13个植物新物种,目前德宏记录鸟类716种。

  记者 姚兵(新华网)

编辑: 李文君
滇西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