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服装设计师张珂嘉新作“梦回古滇”将亮相上海时装周
10月,2022春夏上海时装周在即,来自海内外的顶尖服装设计师将携带全新作品齐聚沪上同台竞技。在众多服装设计师中,一位来自云南的设计师有些与众不同,他将通过作品把云南多民族服装文化带到上海时装周的国际舞台上。他就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非遗文化保护专项基金服装服饰非遗文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倒生根品牌创始人张珂嘉。“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我的一切来自云南,我要用服装的语汇向更多人展现云南的美。”他说。
曾参与奥运会民族服装设计如今在创作路上越走越远
张珂嘉自幼生长于普洱,这里的水土与草木润养着他,别样的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潜移默化地刻画着他。
学民族舞、学绘画、学音乐……张珂嘉从小便接触着多种民族文化。在参加一次舞蹈比赛时,一位设计师设计的服装上“叮叮当当”的银铃和有规律的民族服饰色彩、花纹打动了他。就这样,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好奇、热爱开始在张珂嘉的心中萌芽。
2006年,张珂嘉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艺术设计系,也开始接触和学习服装设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约举办。成绩优异又钻研少数民族服饰的张珂嘉成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少数民族服装组的助理设计师。时至今日,张珂嘉提及那次经历仍抑制不住激动,“虽然创作的过程非常辛苦,要求严格、历时长久,却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他说,从那时起无论参加什么比赛、活动,都不会胆怯了,那是一次锻炼,更是一份底气。
2017年,张珂嘉为了筹备自己的作品展,去法国的ESMOD设计学院进修学习服装设计。到异国后,更加激励了张珂嘉对少数民族服装文化传承的决心。“进修过程中我发现,欧洲对服装文化很有延续性,我们丰富、动人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应延续下去。”
在法进修期间,去任何一个地方,张珂嘉都穿着云南民族特色衣服。法国的一众老师都说,在同一批留法进修的学生中,张珂嘉是唯一一个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如此崇拜和热爱的人。
进修结束后,张珂嘉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第一场秀。
“别人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是只看得到河,却还要硬着头皮渡河。”终于,2018年6月13日,在北京798艺术区,星光闪耀,40多位少数民族艺术家齐聚秀场,共同为张珂嘉的第一场大秀打call——《穿在身上的文化》。
这场大秀以“云南的一天”为主线,通过歌、舞、光、影、秀的表现形式,以传统多民族服装服饰、张珂嘉重新创作的多民族时装、多民族新盛装三大篇章,展示了包括傣族、佤族、拉祜族、哈尼族、彝族、布朗族等作为云南,特别是普洱地区的特有民族和主体民族的优秀服装服饰文化。整场大秀在景谷旱傣女子象脚鼓队的精彩舞蹈中拉开序幕,彩云之南的古调清澈空灵、多民族的服装服饰让人目不暇接。
硕果归功于故乡大地 他想把云南之美带向世界
“依然觉得每一件事、每一件作品都认真完成就好。”2021年,张珂嘉先后担任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服装设计师、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杂技晚会《江山如画》服装总设计师。
“我获得的一切,都归功于彩云下的那片大地。”不管走到哪儿,他总是骄傲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一名云南籍设计师。每当踏上云南的热土,张珂嘉便能真正放松下来。他酷爱到村里采风,古朴原始的盛典总能给张珂嘉带去思考与灵感。
“我的设计力求在多民族原始的服装服饰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元素,而不是机械地在现代服装中加入民族元素。”在张珂嘉看来,如此才真正是“穿在身上的文化”,才真正能在传承中创新、保护和发展那些优秀的文化和促进各种非遗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这份“穿在身上的文化”,张珂嘉希望能有更多人看见和记住。
为上海时装周做大量筹备 “梦回古滇”新作终出炉
让更多的人看到云南的美,张珂嘉为此不懈努力着。2021年10月,张珂嘉将携《穿在身上的文化》多民族服装服饰系列文化大秀新作品“梦回古滇”登陆世界第五大时装周——上海时装周SIFS(上海时装周特色时装发布平台)。
“怎样更好地推介云南?我想,不如通过一个能集中体现云南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作为设计的主题,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古滇国文化’成为我创作的主题。”经过大量查阅、研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张珂嘉终拨开云雾见光明,将“干栏式建筑”“高冠盛装乐舞滇人鎏金铜像”“花腰傣手工竹编斗笠”等文物史料中的古滇文化元素变形、重组、解构融入自己的服装设计当中,一遍遍打磨,最终创作出这一季的服装作品。
张珂嘉表示,相比于上一季《穿在身上的文化》,新作品更简练、更潮流、更全球化。他说:“我想通过这次大秀告诉大家,云南有着灿烂优秀的、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记者 费丹艺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