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左脚调”合唱套曲在昆首演

2021-07-14 15:51:26
来源:云南网

  唱出悠扬的彝族“左脚调”,跳起欢快的彝族“左脚舞”……7月12日晚,由云南省青少年音乐艺术协会创编的2020年云南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省级项目彝族“左脚调”合唱套曲在昆明首演。

  演出现场,演唱者们将合唱的艺术形式与极具民族特色的“左脚调”充分融合,让观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彝族原生态音乐质感。耀眼的舞台上,来自云南省青音协“云南教师合唱团”、昆明市五华区春城小学“春润.雨声”合唱团以及著名省青年歌唱演员陶建阿成、董娴、周丽珍、李静碧等演出者同台表演。演出者们弹着弦子、和着调子,一支支经典的《高山顶上茶花开》《彝家调子多》《三月麦子青》《姑娘房恋歌》《小红豆》《放羊放到半山坡》《弦子弹呢好》《留客歌》《敬酒歌》等曲目被唱响,受到观众一致好评,并在文艺工作者及群众中引起广泛热议。

  据介绍,左脚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6年,楚雄州牟定县“左脚舞”被国家文化部收录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在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扶持下,云南省青少年音乐艺术协会启动了彝族“左脚调”合唱作品套曲创编工作。协会组织项目专家组成员赴牟定县彝族地区采风、调研,搜集到近200首原生“左脚调”、“山歌”、“酒歌”,通过整理、研讨创编成12首“左脚调”合唱套曲作品。歌曲内容主要展现了彝家人的风土人情、美好山川、美好生活、幸福爱情和民族团结的愿望。

  近年来,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脚舞”在全省范围的流传,跳“左脚舞”,唱“左脚调”这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云南省城乡及一些周边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无论是在农村、城镇、在广场、在公园,还是在旅游文化景点,都有大量的群众热衷于“左脚调”。云南省青音协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朝明表示,自2018年开始,协会多次开展针对提升彝族“左脚调”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艺术鉴赏价值,推动“左脚调”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等主题的研讨会议。经认真准备,协会申报的彝族“左脚调”创编合唱作品套曲项目获2020年云南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民族文化省级项目,目的在于向全国推介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

  “此次展演将‘左脚调’充分与合唱的声乐表演形式科学地结合在一起,使观众能够欣赏和接受另体验到一种独特的风格,对传承和发展‘左脚调’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云南省青音协副会长兼合唱与指挥分会会长、合唱指挥家张红彬认为,合唱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在钢琴伴奏的基础上,保留“左脚调”常用的龙头四弦、小二胡伴奏,加上适当的打击乐创造丰富的节奏,加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树叶演奏,已经将多元的彝族原生“左脚调”音乐元素与现代的和声技法在演出作品里得到完美结合。

  记者 龙彦(云南网)

编辑: 李文君
彝族“左脚调”合唱套曲在昆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