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小葡萄带动“半边天”
小葡萄带动“半边天”
小葡萄带动“半边天”
小葡萄带动“半边天”
小葡萄带动“半边天”
“我是从昭通嫁到东风的,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11岁,上五年级了,小的3岁,刚上幼儿园,我在这里分拣、包装葡萄,一天有160元的收入,老板供早点和早饭,我下班后可以去接孩子,做饭给公公、婆婆吃。”正在包装葡萄的云南弥勒东风农场农户陶丽说。
弥勒葡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形成10万亩规模,除一部分在本地销售外,近80%通过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东风农场是弥勒最大的葡萄交易市场之一,每年6至7月葡萄成熟,这里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也成了“半边天”们大显身手的主战场。
在各个交易市场,各村各队的葡萄种植户正用电动三轮车一车车把葡萄拉到东风街进行交易,100多名收购商、代理商在与葡萄种植户讨价还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各个交易点的商铺内、空地上,200余名本地女同志正忙着为收购商们分果、打包。
“从种植户移栽、嫁接、剪枝、抹芽、梳果、采摘,直到老板来收购葡萄,一年四季,我都有工作做,每天的工价在120元左右。”东风21队的村民金丽说。
弥勒市东风农场管理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谢伟凡介绍,“在弥勒,像金丽一样的‘葡萄技术工人’至少有200人,她们成了名符其实的葡萄打工‘专业户’,成了葡萄产区乡村振兴的‘半边天’实用技术人才。”
虹溪镇是弥勒市鲜食葡萄的主产区之一,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5200亩,其中4000多亩葡萄已挂果成熟上市,所产的茉莉香、黑提等葡萄主要销往上海、北京、辽宁等地,总产值达1.1亿元,50多户葡萄种植大户以“产业+就业”的模式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近1000人。
葡萄种植大户们的葡萄园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女同志们正忙着把采摘下来的葡萄运到地头,过秤、分拣、包装、上车。葡萄“产业车间”就近就地吸纳虹溪镇虹溪社区、太和村等村寨的村民家门口就地务工1000多人,重点优先吸纳本村寨中要照看老人、送孩子上学的妇女实现就业,帮助她们在家门口就地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
“葡萄采收期间,这些姐姐、妹子干活干净利索,分拣的葡萄等级严格,包装的葡萄有卖相,我每天光工钱就要支付1千多元。全镇有近千人,按每人每天100元的工钱计算,种植大户在采收期一天就要支付乡亲们近10万元的工资。”虹溪镇葡萄种植大户周洪贤说。
记者 赵树龙 摄影报道(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