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科普盛宴 亲手为湿地鸟儿安个家
活动现场
争先恐后猜谜语、认真聆听科普知识、发挥想象动手做鸟巢……7月3日,斗南湿地公园十分热闹。由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办,都市时报承办的昆明“探秘母亲湖”系列科普活动之2021年“保护湿地手拉手 我为鸟儿安个家”主题公益宣传活动在此举行。许多市民和孩子们共赴鸟类“科普盛宴”,为保护湿地鸟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现场
一场猜谜活动 游戏之中了解鸟儿趣味知识
活动开始,在观看完简短的滇池湿地鸟类科普视频后,进入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猜鸟谜游戏,现场,在工作人员念出有关鸟的谜面后,由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举手抢答。
“燕子”“火烈鸟”“鹦鹉”“啄木鸟”“喜鹊”等鸟类的谜底一一被揭开,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很多谜底我都知道,但是抢答的人太多了。谜语中有各种鸟类的特征,既有趣,又能使大家加深对这些鸟类特征的印象,同时,还能让保护鸟类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真是太好玩了。”张天骄小朋友说。
在猜鸟谜游戏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大人娃娃纷纷在爱鸟心愿墙上签下自己的爱鸟护鸟寄语。
活动现场
一次观鸟展 寓教于乐中增长知识
“大家知道吗?大杜鹃就是我们常说的布谷鸟” “这是黑水鸡,是湿地里最常见的一类水鸟,成鸟额甲是亮红色,体羽呈青黑色。”……在鸟儿科普长廊,自然导师王丽华仔细、生动地讲解,大家听得很是认真。
“今天听了讲解老师的讲解后,认识了好多鸟类,我对针尾鸭印象特别深刻,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小朋友张婧琦开心地说道。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对孩子和自己而言,都学到了新知识。比如,今天来听了讲解才知道,原来啄木鸟的脚趾有四个,与其他鸟类都不一样。”市民尹梅表示。
活动现场
一轮DIY之旅 七彩画笔绘出护鸟愿景
在鸟巢DIY环节,活动人员纷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家庭为单位,DIY个性鸟巢。“大树是绿色的,所以我把整个鸟巢都涂成了绿色,让它更容易融入环境。”“绿色代表了大自然的颜色,所以我把鸟巢上的小鸟涂成了绿色,象征着鸟类在大自然里能够自由自在的飞翔。”……在鸟巢DIY过程中,小朋友们在一起激烈讨论着自己的创意。
活动现场,各个亲子家庭可谓“各显神通”。他们有的用彩笔为鸟巢涂色,有的则用带有叶子的藤条装扮鸟巢,有的则在鸟巢上写下了自己爱护鸟类美好心愿……
市民王云丽和女儿侯伊芮互相合作在鸟巢上绘画出太阳、花朵、草木等图案。王丽云说,这样做不但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在女儿心中也种下了一颗“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种子。
与此同时,自然导师王丽华为大家讲解着关于鸟巢有趣的科普知识。
大约1个小时后,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鸟巢呈现在大家眼前。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各个亲子家庭将自己完成DIY的鸟巢挂到了湿地里5至8米高的树上,或者安放到受人类干扰较少的区域,方便鸟儿停歇。孩子们一边放鸟窝一边还自言自语:“鸟宝宝,这是你的新家”“有了新家,刮风下雨都不怕”。
新闻多一点:搭建科普平台 为保护滇池生物多样性助力
近年来,随着滇池水质得到持续改善,滇池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滇池湿地内动植物数量、种类都有了较大提升。
2020年,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了滇池斗南湿地建设工程,项目区总占地面积为1788.32亩。项目在对斗南湿地一期和王官湿地进行提升改造的同时,开展了斗南湿地二期423.32亩湿地的建设,此外,还对临滇池岸线原有防浪堤进行了拆除及生态化建设。
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湿地布水系统,恢复了湖泊自然岸线,实现了河道、湿地与湖体水系的连通,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改善,湿地的水质净化、水生态修复、科普教育等功能也得到充分发挥。
为让更多市民了解滇池治理工作,见证滇池治理成效,从2019年起,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携手都市时报开展昆明“探秘母亲湖”系列科普活动。在COP15召开之际,开展2021年“保护湿地手拉手 我为鸟儿安个家”主题公益宣传活动,旨在搭建滇池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平台,发动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到保护滇池湿地、保护湿地鸟类的行动中来,共同为保护滇池生物多样性助力。
记者 王琼梅 摄影报道(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