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云茶+非遗”加出消费新玩法

2021-04-05 14:55:16
来源:

瓦猫

  3月20日,昆明大型综合体里,“云南瓦猫——屋脊上的守望者”展览精彩上演。

  有意思的是,这场展览的策划者并非是传统的文化、展览机构,而是一家云南茶企。

  这家茶企,是浙江宁波人贺海善2016年在云南打造成立的“景素”。

  

各类“茶+非遗”体验活动

  早在2014年,来到云南普洱发展文化产业的贺海善,对于瓦猫、普洱版画、华宁陶等云南非遗文化就情有独钟。他希望主营云茶的“景素”,不单纯是卖茶,不仅是连接“B端”(企业用户商家),更要服务“C端” (消费者个人)。他想打造一个“有趣的茶馆”,让喝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云南有9家景素茶馆门店。

  基于贺海善和团队的理念,茶店、茶有了更多新玩法。

  

各类“茶+非遗”体验活动

  它和非遗深入嫁接,实现了“一店一特色”。位于普洱市的店面, 成为了市民听“茶戏”、看小剧场、每个周末亲近非遗的最好场所;昆明正义坊的店面,体现哈尼梯田元素,让城市里的人们走进梯田农耕文化;恒隆广场的店面,让消费者能在大型综合体里逛“瓦猫集市”,体验制作皮雕、糖画、面塑的乐趣……

  此外,景素品牌还和云南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游云南”合作,推出了唱片茶,依托NFC芯片,只要手机靠近茶叶,就能听到云南的山歌,能听到茶叶“前世今生”的故事;疫情期间,该品牌“脑洞”大开推出的喝茶卡,因为不限消费时段又实惠,在特殊时期留住了客源,甚至吸引了更多“宅家”办公消费者的关注。

    

瓦猫

  一系列尝试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唱片茶销量超2万饼,成为景素的明星产品;品牌的主力客群年龄段为26至45岁,相较于传统茶饮消费者,更加年轻化、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带来了更强的消费粘度。疫情发生以来,品牌的销售额逆势上扬,30%的增速体现了一个年轻“云茶”品牌极强的活力。

  最近,喜欢创新和不走寻常路的贺海善又有了新的尝试。“4、5月份,我们打算在昆明老街开一家瓦猫主题的茶馆。之后,在昆明的文林街片区,还计划复原一家西南联大主题的泡茶馆,还原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昆明茶文化。”贺海善说。

  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些民营企业和相关机构合作,借助茶为载体打造的“非遗客厅”,也受到各方关注。这样的形式,让“非遗+茶”有了更好的结合点,让旅游产业增长有了新的爆点和关注点,也为各种业态共赢发展、“好产品成为好生意”提供了更多探索的空间。

  

各类“茶+非遗”体验活动

  贺海善说,他心里也有一个类似的蓝图。期待在各方支持下,有一天在云南也能呈现一个“非遗客厅”,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这个有趣的客厅里坐坐,享受“云茶”,亲近非遗文化。

  记者 韩成圆(云南日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王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