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古城不老,文艺常青

2021-01-28 10:55:5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昆明1月27日电(记者 严勇)在大理古城一个青瓦白墙的老院子里,点上一杯本地产的云南小粒咖啡,再从书架上挑选一本介绍白族风土人情的书,客人便可以在这里坐上一整天。

  这个位于人民路上的院子,取名为“无同书院”,是当地一幢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传统白族民居老院落,其“三坊一照壁”的建筑布局保存完好。从一扇有些斑驳的木门进去,便来到咖啡吧台,往里走是一个藏有各类图书的书房。

1月19日,位于大理古城的无同书院迎来游客到访。新华社记者 严勇 摄

  “这是我们对老院落风貌保护提升并活化利用的一个有效尝试。”大理市古城保护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李超说,2019年对外开放以来,无同书院已成为集休闲、品读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颇受当地人和游客的欢迎。

  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破败不堪的老院子,杂草丛生,鲜有人迹。

  “最刺眼的就是房梁上横七竖八的电线,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与古城的原有风貌不符。”李超回忆自己第一次走进这个院子时的场景。“有些老房子被商户改造成了酒吧,有些因受损严重,随时可能坍塌。”他说。

  2018年起,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局分批次对老旧院落进行风貌保护和提升。在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建筑的体量、高度和错落有致的布局,并将违规搭建的电线等纳入整治范围,最大限度呈现古城的传统风貌。

  “除了还原古城风貌,我们还在老院落植入了扎染等具有传统特色的元素,让到访的客人有一个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李超说。

1月19日,游客参观大理古城。新华社记者 严勇 摄

  无独有偶,在丽江古城,针对文化院落的保护开发已见成效。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木晟介绍,近年来,丽江古城先后实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打造了方国瑜故居、雪山书院、徐霞客纪念馆等20多个文化院落。

  在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游客通过个性化的体验,可以窥探当地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姿。“年轻人很感兴趣,他们在这里往往一待就是半天。”馆长和闰元介绍。

1月21日,位于丽江古城的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新华社记者严勇摄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属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聚居地,但近年来一直饱受商业化的诟病。2019年,丽江古城将经营项目划分为扶持类、倡导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强化经营项目类别监管,持续创新和导入文化业态。

  木晟说,对与古城文化不相符的网吧、明火烧烤、歌舞厅等项目禁止市场准入,对民族文化传承、手工艺人开馆授艺等项目予以大力支持。

1月21日,在丽江古城,一位老人从巷子里经过。新华社记者 严勇 摄

  古城里,有一块刻着“天雨流芳”四个大字的牌坊,纳西语意为“去读书吧”。当下随着文化院落的保护与开发,纳西人追逐文明的写意人生还在延续着。(完)

编辑: 李文君
“双城记”:古城不老,文艺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