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琼:当好84位老人的“侄女”
昆明市官渡区矣六社区马料河边,坐落着一个温馨的院子——矣六敬老院,这里目前居住和生活着84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是99岁高龄。在敬老院里,老人们最亲近、最信赖的人,是他们共同的“侄女”——矣六敬老院院长李秀琼。图为李秀琼在矣六敬老院内和老人们聊天。(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今年54岁的李秀琼,是一名有着23年党龄的党员,也是一名广受群众喜爱的社区干部。2014年,李秀琼接下亏损严重的矣六敬老院,本着“让老人们有一个温暖的家”的初衷,她变卖房产、首饰等,将原本逼仄、简陋的敬老院,改造成了现在拥有两栋两层小楼、带小花园的温馨的“家”。图为矣六敬老院的部分老人及工作人员。(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2014年接手矣六敬老院后,李秀琼和丈夫就搬了进来,常年和老人们同吃同住,7年来,李秀琼仅回过3次家。“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我和我老公两个人,老人们的饮食起居都是我们管。”尽管目前敬老院已有20多名工作人员,但李秀琼还是事事亲力亲为,一如既往地悉心照料着老人们的生活,“一是人手紧张,另外有些老人只认我,别人给他们穿衣洗脸还不干。”图为李秀琼正在给一位老人洗脸。(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李秀琼更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图为李秀琼在给一位卧床的老人喂水。(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照料老人们穿衣洗脸完毕,李秀琼又匆匆忙忙地来到厨房,一面事无巨细地叮嘱食堂师傅,“饭要煮软一点、菜要少油少盐、注意荤素搭配……”一面利索地帮着食堂师傅拣菜、配菜、炒菜。(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饭菜做好后,李秀琼和工作人员端着餐盘,一份一份送到老人手里。(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对于一些无法自己吃饭的老人,李秀琼和工作人员要一勺一勺地喂。因为人手有限,为了让老人们及时吃上热饭热菜,李秀琼经常要一起喂两位老人。(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天气好的时候,闲不下来的李秀琼又担当起理发师的角色,在太阳底下摆开“摊位”,为老人们理发。“老人有时候就像小孩一样,倔得很,之前有专业的理发师来我们敬老院献爱心,有些老人怎么劝都不配合,就只要我给他们剪头发。”(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性格开朗乐观的李秀琼,还时不时组织小型联欢会,和工作人员一起,带着老人们唱唱跳跳。(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老人们的衣服,也都是李秀琼和工作人员负责清洗,细心的李秀琼,总不忘给晾晒在户外的衣服翻个面、挪挪位置,让它们尽量晒到太阳。(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矣六敬老院接收的,大部分都是家庭困难的老人,缴纳的费用普遍较低,有的甚至交不起费。尽管有政府的补贴和爱心企业的捐助,但几年来仍步履维艰,为了让敬老院长久地办下去,李秀琼积极创收,在当地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开辟了一片多肉种植基地,用卖多肉的钱补贴敬老院。(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除84位老人外,矣六敬老院还住着一个16岁的少年。“孩子有点智力障碍,前些年他妈妈带着他一起住了进来,后来他妈妈得病走了,留下他一个人。”心地善良的李秀琼,把孤苦无依的少年收养在了敬老院,“我们平时都在慢慢地训练他、教他,希望他以后能够实现生活自理。”(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常年的悉心关怀和照料,敬老院的老人们对李秀琼十分亲近和喜爱。“大多数老人都喊我‘侄女’,也有些头脑不清醒的老人,会乱喊我‘阿姨’‘姐姐’,不管怎么称呼,我都把他们当成我的亲人来照顾。”图为李秀琼在院子里和老人们聊天。(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接手矣六敬老院以来,李秀琼经历了重重困难。最难的时候,是2016年母亲生病突然离世,因忙于敬老院事务而疏忽了尽孝的李秀琼备受打击,成天以泪洗面,还得了面瘫,“当时真是身心俱疲,动了不办敬老院的念头。”就在那个时候,敬老院的几个孤寡老人拿出自己攒的钱送给李秀琼,“一角一角的,用布包了一层又一层,说让我拿去看病!”老人们的真情打动了李秀琼,让她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敬老院办下去。图为李秀琼握着一位老人的手,询问他最近的健康状况。(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
“老人们离不开我,我也舍不得离开老人们!”采访最后,李秀琼告诉我们,尽管目前仍面临重重困难,但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办好敬老院,当好84位老人的“侄女”。(新华网 念新洪/文 刘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