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头“修脚师”的毫米业务
深夜,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机务段,检修车间仍灯火通明,34岁的火车头“修脚师”桂伟雄钻入地下近3米深的镟轮坑,调整走刀量,开动镟轮机,开启一天的“修脚”业务。
桂伟雄钻入地下近3米深的镟轮坑开启一天的“修脚”业务。(摄于2月1日)新华网发(供图)
桂伟雄在昆明机务段工作已有十年,对于给火车头“修脚”,他颇有心得。
桂伟雄工友在镟轮机前进行镟轮作业(摄于2月1日)。新华网发(供图)
桂伟雄认为,火车车轮就像人的脚,跑多了会起茧,这些“茧”不修剪,就会造成更大的内部损伤,影响机车运行安全。而“修脚师”的工作就像给人脚底修老茧,轻了没有效果,无法消除缺陷应力,重了容易伤到肉,每修一刀都会觉得心疼。
桂伟雄将印证后的手测数据与机测数据输入电脑(摄于2月1日)。新华网发(供图)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机车要运载上千名旅客、拉动身后千万吨货物,因此机车轮对的健康至关重要。
桂伟雄解释道,重压之下,金刚制成的车轮在运行到一定公里数后产生磨损,出现像车轮剥离这样的问题,就要把车轮削薄,让剥离彻底消除。
遇到机车车轮剥离的情况,桂伟雄和工友们一起研究解决办法(摄于2月1日)。新华网发(供图)
“修脚师”会根据情况,镟去车轮圆周相应厚度。如左边镟了12毫米,右边也要镟12毫米,必须保证左右的轮径差在1毫米以内,这样火车在运行的过程中才会平稳,旅客才不会感到颠簸。镟轮由数控机床来完成,桂伟雄会将手测数据与机测数据互相印证,对比无误后,才会输入电脑。
桂伟雄认真查看机车轮对踏面状态(摄于2月1日)。新华网发(供图)
轮子少镟一毫米,火车就能多跑一万里,在1毫米的范围内作业,相当于在一根头发丝上精雕细刻,难度可想而知。毫米以内的轮径差肉眼根本无从察觉,但车轮承载千吨之重,控制不好毫厘之间的两轮平衡,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桂伟雄仔细测量机车轮对轮径(摄于2月1日)。新华网发(供图)
但桂伟雄对镟轮早已熟知,在枯燥严谨的工作中,他找到了挑战极限的乐趣,而最近一次“修脚”,经他镟轮后的两轮直径差是0.1毫米,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
桂伟雄仔细测量机车轮对轮径(摄于2月1日)。新华网发(供图)
春运期间,要镟轮的机车较多,镟轮生产任务较重,夜班镟轮成为常态,桂伟雄常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但桂伟雄认为,像他们这样为铁路默默付出的铁路人还有很多,只要能让每一名旅客平安归家,他们的辛苦就是值得的。
桂伟雄仔细检查镟修后的机车轮对踏面状态(摄于2月1日)。新华网发(供图)
桂伟雄工友在镟轮机前进行镟轮作业(摄于2月1日)。新华网发(供图)
记者 许津铭 岳芯如/文 徐杜杰/摄(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