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周边 >   正文

一粒稻米里的中老农业合作

2020-10-21 14:06:53   来源:云南日报

老挝—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种植的水稻

  在老挝万象市西部桑通县幸腊村,村民凯发正在自家的稻田里除草,看着一株株开始抽穗的稻谷,她心中充满了喜悦,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以前种植老挝传统糯稻,抽穗后很容易倒伏,后来我们尝试用中国专家培育的稻种,叶子还很绿,稻谷就成熟了,不易倒伏,长得不高,但产量很高。”这已经是凯发家种植066糯稻的第4个年头,今年她家种植了7莱(约17亩),预计可增收1800公斤稻米。

  凯发口中的中国专家来自华大基因(老挝)有限公司。2009年,华大与老挝国防部、科技部合作,希望以“生物科技+自然资源”为核心,建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老挝—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也应运而生,一批批来自华大的小伙子陆续来到老挝,推动实施水稻品种改良,热带经济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开发,农业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等工作。

  华大基因(老挝)有限公司育种经理熊周权在项目组建初期来到老挝,十多年来,他和团队翻山越岭,走遍老挝各地,克服语言不通、饮食不惯、热带疾病等障碍,收集了老挝70多个水稻品种,开展老挝本土优质糯稻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工作。“我们研发的糯稻新品种,在保证原有口感、香型不变的基础上,每公顷可增产1.5吨以上。”熊周权说,“去年在老挝水稻研究所的推广下,示范园培育的3吨稻种被农户一抢而光,种植面积达60公顷以上。”

  老挝农林部国家农林研究院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占她坤·巴拉潘博士说:“示范园培育的优质糯稻品种,抗病性强、适应性高,产量提高了25%以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推广,为老挝粮食出口提供保障。”

  “老挝—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万象市赛塔尼县栾丢村,占地面积200亩,走进园区,水稻田一片金黄、热带经济作物圃内品种繁多、大棚里果蔬郁郁葱葱……阿苏是示范园区的一名老挝员工,他毕业于老挝国立大学农学院,已经在园区工作了10年。“10年来,我跟着中国专家,学到了许多现代农业知识。比如:我们用大棚种植有机水果和蔬菜的时候,使用有机肥,铺设地膜保水保肥防杂草;使用防虫网物理隔离进行防虫。人工授粉后产出的瓜果蔬菜品质好、产量高。”阿苏说,跟着中国专家把科研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帮助同胞增产创收,生活越来越好,是他最自豪的事情。

  老挝科技部生态学与生物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坎潘·坡提基多也是示范园的常客,他见证了示范园从几年前无法耕种的砂石地到如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示范园为老挝农业注入了高科技元素,对于老挝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推动老挝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意义重大。”

  记者 杨春梅(云南日报)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