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朋友情牵中国·他们的抗疫故事】李巴让:身在武汉心系柬埔寨
“武汉重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了一碗地道的热干面,那滋味,满足!”5月17日,记者再次连线采访了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柬埔寨留学生李巴让。如今,武汉的疫情得到有效缓解,李巴让和同学们已经可以定时出入宿舍。更让李巴让欣喜的是, 5月16日柬埔寨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治愈率100%,连续3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李巴让来自柬埔寨柴桢省,2018年开始到武汉留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李巴让至今留在武汉。疫情在柬埔寨发生后,李巴让密切关注家乡的消息。虽然柴桢省没有感染病例,但他对独自在家乡生活的母亲格外牵挂。“我是独生子,照顾好母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疫情期间不能陪伴在她身边我很着急。”
一排左二为李巴让 受访者供图
“因为了解、经历和参与了中国的抗疫,所以,我觉得中国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李巴让说,在最艰难而又焦心的时刻,柬埔寨政府像中国政府一样,果断采取了封城、封路、停学等一系列措施,甚至取消了柬埔寨传统新年的一切聚集性庆祝活动。期间,作为小学老师的母亲也因此不用到学校上班,这李巴让松了一口气。得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抵达柬埔寨进行援助之后,李巴让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当时,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不仅为柬埔寨人民带去了宝贵的抗疫经验和物资,更重要的是带去了信心和希望。”亲友们这样对李巴让说。他不禁想起2月5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冒雪访华,成为中国爆发新冠肺炎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而中国的抗疫医疗专家组也是第一支进入柬埔寨的外国援柬医疗专家组。两国政府和人民互帮互助、共同抗疫的深情厚谊,李巴让看在眼里、暖在心窝。
“在有效的疫苗研发出来之前,团结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办法。”李巴让认为,柬中团结协作抗疫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一点。“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亦难。无论疫情多么严重、生活多艰难,只要团结起来,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千万不能麻痹大意。”现在,李巴让除了每天保持和母亲通电话,还经常叮嘱自己在柬埔寨的亲友继续做好防护工作。5月,武汉和柴桢也如天气一样,开始火热起来。在柬中两国的合作抗疫下,李巴让坚信不久的将来,归心似箭的他能够尽快回国与母亲团聚。
记者:沈燕(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