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周边 >   正文

铿锵玫瑰,一生绽放
——记泰国资深记者、泰国记协指导何韵

2020-01-07 16:13:13   来源:云南日报

  晚上9点,曼谷机场,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刚走出到达大厅,就见到了泰国记协主席孟孔和一位斯文的女士。“我是何韵,欢迎你们来泰国。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翻译兼陪同。”女士伸出手来笑着说。中等身量,及肩卷发,镶有小水钻的细发卡,长蕾丝风衣裙,黑色的旅游鞋,端庄又不失俏皮,眼前的女士让人看不出年龄。“这是我们记协前主席,泰国记协的资深指导何姐姐”,孟孔介绍。“我81岁了”,仿佛看出我们的疑惑,聪明的何姐姐马上给出了答案。

  第一眼“何姐姐”,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才下楼,便见到了已候在大堂的何韵。“早,昨天休息得好吗?”她笑容满面地和我们打招呼。我问:“昨天太晚,您休息得好吗?”“很好。虽然时间晚了点,但我还是把当天的时评都顺利完成了。”何韵说。 “您81岁了,还每天写稿?”面对我的吃惊,她很不解:“记者不是应该每天都写稿吗?”这样的回答,让同是记者的我汗颜。3天的陪同,这位81岁的老记者也尽显职业新闻人的素养。一个采访本,一支笔,走到哪儿记到哪儿。晚上无论多晚回到酒店,总要赶出第二天见报的专栏文章。这份对职业的尊重背后,是她50多年来从未一天轻慢过的记者生涯。

  自1963年从泰国法政大学新闻系毕业,何韵的一生,都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新闻事业。近60年来,她先后服务过中文《京华日报》《星暹日报》《中华日报》《新中原报》、泰文《荣誉日报》、英文《民族日报》、泰国广播电台、泰国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上世纪60年代,她和先生方思若共同创办了《华风周报》。80年代,她又任《新中原报》总编辑兼总经理。记者生涯中,她遍访亚洲许多国家,既能与政要一起侃侃而谈,也能和普通人促膝相交。她笔下,有胡耀邦、邓颖超,有冰心、李嘉诚,还有伊丽莎白女王、西哈努克新王、伊梅黛尔。她既关注时政社会,也热心文化教育,所撰写新闻稿有思有情有趣。笔耕不辍的一生,让其成为泰国新闻界人人尊敬的“何姐姐”。陪同我们的几天,无论走到哪家媒体,必是总编辑亲自出来迎接,大家都叫何韵“何姐姐”。这个称呼,既包含着对年纪比自己大的女性的尊重,也强证着何韵在泰国新闻界的地位。

  

  在何韵送给我们的作品集《女记者生涯传真》封面上,手持相机认真工作的她专注且专业。泰国的记者说:这就是何姐姐,认真、严谨、肯付出。和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起工作的3天里,何韵非常尽职尽责。她既是翻译,也是记者,更是联络员。她的投入让我们很感慨:这个年纪的人,早该退休,颐养天年了。何况,她地位超然,条件优渥,不用为稻粱谋。何韵回答真实且可爱:“不,我不想退休!我从14岁工作到现在,从没请过假。我没有信心退休,怕退休后,适应不了没有事儿干的生㓉。” 所以,即使她不再担任《新中原报》的总编辑了,但是还是每天向报纸专栏供稿。同时,她还担任着泰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秘书长、副主席,曼谷华教促进会主席,正是在她们的努力下,近30年来,泰国的华文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离开泰国那天,在送我们去机场的路上,就听她在电话里联系下一个行程。“送走你们,我马上就要去开会。明天凌晨3点,我要赶飞机到东北的山区开展交流。”她的忙碌让车上的同行感慨不已。“放下工作,休息一下吧。”我们提议。可爱的何姐姐笑了,“我也在想,我什么时候可以认真休息一下呢?记得有一次和孩子们去海边旅游,我感慨以后老了,要到海边建房,好好地享受享受。没想到我的孩子们竟然反问我:妈妈,您会老吗?您什么时候老?你们说,我什么时候可以休息?”

  笑声中,一身蓝裙的何韵仿佛一朵玫瑰,在微笑之国高远的蓝天下灿烂绽放。

  记者:熊燕(云南日报)

编辑: 陈灿霞